語文德育滲透總結
三年級語文科德育滲透總結
三年級語文科
小學語文課是實施小學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學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語文教學,實施創(chuàng)造教育是大勢之趨、刻不容緩。于是我們三年級語文科的老師在重視繼承語文課傳統(tǒng)的同時,注意了創(chuàng)造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的區(qū)別,進行了語文課中實施創(chuàng)造教育的教改實驗的探索。
一、“抓綱務本”,按時代要求,扣學科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內容。創(chuàng)造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不同之一在于教育目標的不同。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指導行為,使學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耙郧槊骼,情理交融,注重能力”。要重視啟發(fā)學生從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動物們在山羊老師處學習的不同態(tài)度及結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從而養(yǎng)成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由于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制訂好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五愛”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責任感得以激發(fā)。
二、深化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志趣和創(chuàng)造能力。一個不好的教師是奉送真理,而一個好的教師則是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創(chuàng)造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的不同之一還表現(xiàn)在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不同之上。實踐證明:樹立全面的教學任務觀,滲透創(chuàng)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學活動結構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四、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堂課總離不開開課、行課、結束三大環(huán)節(jié)。結合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課明理、激情、導行的要求,我們通常在在語文教學中安排新課引入、學文明理、指導行為、總結談話四大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又注意了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導行為,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具體地說,即是:A:以景入情,引入課堂。
教學中通過采用配樂、角色朗讀、質疑、謎語、兒歌、啟發(fā)談話等生動的形式,達到“課伊始,趣即生的效果”。
B:以情載理,情理交融。
課文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情感內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導行、啟迪良知。教學中我們總是注意把握好“學文明理”這一重頭戲,以激情作為載體,緊扣教材,突出學科性,講究準確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實效性,絲絲如扣進行分析,以情載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學質量。C:以情導行,深化情感。
語文課文學文是手段,激情是載體,導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導行這一“落腳點”至關重要。在教學中除了考慮課堂情感的延續(xù)處,感情的內化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視。因此,我總是順勢而為,重視導行與學文的有機銜接,充分重視每個具體事例(包括想和做練習)的情景性,層次性以及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來調動學生情感,重視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決問題并形成能力。
D:表達激勵,結束全文。
對全文的總結既是一堂完整好課的需要,更是課文課學生道德觀念確認的需要。“化龍點睛”的結束語不僅能深化學生的認識,而且能因勢利導,表達教師的激勵、期待和良好祝愿,它同時是指導行為的有效方式。
五、重視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大家庭中,發(fā)散思維可謂是天之驕子,因為人們大部創(chuàng)造性設想都是通過發(fā)散思維得到的。在課文教學中,注意“抓綱務本”,從教育的角度出發(fā),處理好文內、文外的聯(lián)想分析,是訓練學生發(fā)散思維的有機結合點。
六、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大舞臺”。
善于發(fā)掘環(huán)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斷取得最進的支撐點,是創(chuàng)造活動取得成功的藝術。和諧、寬松、信息暢通、恰如其分的獎勵,尤其是富于挑戰(zhàn)的環(huán)境,對創(chuàng)造最為有利;谶@樣的考慮,結合我校中高段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注意把導行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學生喜歡的“辯析討論會”的形式出現(xiàn),一改過去教師把持課堂為學生積極參與組織課堂。
擴展閱讀:語文德育滲透總結
語文德育滲透總結
七年級(2)班鄒莉
江澤民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提出了“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要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而且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币虼耍瑢W校應要求在平時的學習中打好科學世界觀、革命人生觀,共產主義情操的基礎。針對這些,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特別注意這一方面的教學,即是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德育學科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又能從中受到深刻教育,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結合課文,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科學精神。
語文學科不僅要擔負起人文精神的教育,還要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教育的任務,因為這兩者從本質上來說是一致的,同時語文教材凝聚著人類精神文明的精華,蘊涵著豐富的科學精神。同時文學作品的多義性與豐富性也為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辯證思維品質提供了可能。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張鋒的科學抒情詩《化石吟》主要講述了科學家研究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朱永的《看云識天氣》通過對云的不同形態(tài)及色彩的描寫,教會我們如何看云識別天氣的變化。朱長超的紀實報道《月亮上的足跡》真實的記錄了人類首席登月的全過程,贊頌了人類的聰明才智。挖掘這些文章中的科學精神,以此來感染激勵學生,使他們遠離愚昧、迷信和偏見,幫助他們形成以獨立意識和自由精神為核心的健全人格,人性的真和善將會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科學和民主的進程就會加快,我們的社會就會更文明更進步。
二、樹立榜樣,加強感恩教育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青少年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認為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是應該的;對他人的幫助也從不言謝,稍有不如意,便大發(fā)牢騷,總覺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總認為社會對自己不公平他們常常只顧自己的利益,將父母、親人、師長、朋友、同學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弊鳛檎幵谑畮讱q年齡段的初中生,雖早已告別“人之初”的童年,但從心理學上看正處于第二次“斷乳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他們的心理判斷能力還較弱,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所說的,“學語文不是只學雕蟲小技,而是學語文學做人。時刻牢記‘教之道,德為先’的道理,真正肩負起教書育人的使命”。初中語文教學要意識地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對正處于心理成長和快速發(fā)育期的初中生來說,是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張之路的《羚羊木雕》就講述了“我”和父母之間發(fā)生的一場矛盾,贊美了小朋友的真誠和友愛,含蓄的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行為。莫懷戚的《散步》敘寫了祖孫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這些課文都濃縮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蘊含著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積淀著人間真摯的情感。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假如一個人感恩也不知曉,那么他必定擁有一顆冷酷無情的心。
三、運用對比,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
中學生思考人生、認識人生的能力比較薄弱,這就要求我們當教師的認真加以引導,從基礎文明教育入手,加強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和訓練。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注意結合課文,進行對比,讓學生從中進行反省,從而逐步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我教七年級課文《皇帝的新裝》時,我就把課文里出現(xiàn)的人物用列表的形式寫出來:皇帝、兩個騙子、兩位大臣、小男孩,列出他們分別講了哪些話和做了哪些事,然后問道:“在這幾個人物中,誰說的話是真的?”學生回答:“小男孩!蔽矣謫枺骸盀槭裁椿实、大臣、騙子他們都說假話呢?”學生回答:“因為皇帝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怕被人說他不稱職;大臣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怕別人說他們愚蠢;騙子為了騙取錢財!蔽矣謫枺骸斑有老百性,他們沒官沒職,為什么也會說假話呢?”“因為他們怕招來殺身之禍!蓖ㄟ^這些問答之后,我便問:“那么我們應該向誰學習?學習他的什么?”學生們便齊聲回答:“向小男孩學習,像他一樣不講假話,做一個誠實的人!
總之,語文教學中不應該只局限于讓學生學習有關的知識,還應做到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使學生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中學生。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語文德育滲透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語文德育滲透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