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短歌行》看曹操 本文簡介:
從《短歌行》看曹操朱秀君人活著就得有追求。然而,這追求卻是一把雙刃劍!它讓人在得以享受成功的歡樂的同時,也走進了無盡的煩惱與憂愁的漩渦。這并不是一個多么深奧的哲學命題,然而我們卻常常讀不懂它的生活詮釋。比如曹操,我們通常對他在“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中表現(xiàn)出的一個具有強烈責任心的政治家對國祚衰微的
從《短歌行》看曹操 本文內(nèi)容:
從《短歌行》看曹操
朱秀君
人活著就得有追求。然而,這追求卻是一把雙刃劍!它讓人在得以享受成功的歡樂的同時,也走進了無盡的煩惱與憂愁的漩渦。這并不是一個多么深奧的哲學命題,然而我們卻常常讀不懂它的生活詮釋。
比如曹操,我們通常對他在“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中表現(xiàn)出的一個具有強烈責任心的政治家對國祚衰微的痛心和民生凋敝的同情視而不見,遺忘他在“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句中表現(xiàn)出的具有遠大抱負的炎黃子孫可貴的進取精神,而固執(zhí)于把他當做亂世奸雄的習慣意識,怎么也不肯把他當做一個“人”來看,就算他留下再多的心跡也無濟于事,不免委屈了古人。就讓我們放平了心態(tài),從曹操的《短歌行》來看曹操的另一面。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逼分谰萍央,賞著曼舞輕歌,一種沉重的人生感慨卻悄然而來。人的一生能擁有幾多歲月?回望自己的人生,作者突然發(fā)現(xiàn),人的一生竟然不過像清晨綠葉上那一滴即將面對朝陽的清露,轉(zhuǎn)瞬即逝。而就那么一剎那的生命,對他來說,也已經(jīng)逝去了大半!做此詩時,曹操已經(jīng)53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53歲,對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么?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边@一聲嘆息,明明是在借酒澆愁。×攘葞拙,一代政治家、軍事家心頭那充滿文人氣質(zhì)的憂患的濃云慘霧,剎那間便從紙上涌溢而出。我們注意到,曹操之憂并非來自長生的無望或者對死亡的恐懼,而是來自于一種“憂思”。那么,他在為什么而“憂”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忽然想起一個人來!想起他,作者的心就不能不震顫:老伙計,你知道嗎?我心中一向的塊壘,都是因為沒有你在身邊!
如果我們心中隱隱有了一絲疑惑,那么接下來的四句更讓我們感到驚訝:“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蹦銈兛矗笥训烬R了,酒擺好了,音樂響起來了,好一個熱烈、盛大的宴賓場面。我們不能不心生疑竇:是誰竟能讓曹操如此掛懷,為之如此“憂心”,從這些人的服飾上看,從曹操寫到他們時引用《詩經(jīng)》的做法來看,他們應(yīng)該是曹操的故交或同窗好友之類的人。但是,果真如此,問題就又來了:難道曹丞相會因為缺乏文友或者酒友而郁郁寡歡至此嗎?再說,缺少故舊團聚的郁悶跟前面對歲月匆匆的感慨也扯不上關(guān)系。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辈恢朗裁磿r候能把空中皎潔的明月摘取到手,就有了綿綿無盡的“憂”。好奇怪,難道得不到空中明月是他“憂”的根源?然而,一想起曹操的身份和抱負,我們馬上就豁然開朗了:原來,他所謂的明月是心中像明月一樣光輝燦爛卻又顯得那么遙遠的奮斗目標。〔懿俪寄合,如今醉意蒙眬中見到的那些人并不是從前的同學、朋友,更不是什么夢中情人,而是能和他一道奮斗,幫他實現(xiàn)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的賢才!
應(yīng)該說,此時的曹操,事業(yè)已經(jīng)接近了他人生的巔峰:平定了袁氏、呂布、公孫瓚、烏桓等軍閥割據(jù)勢力,即將統(tǒng)一北方,F(xiàn)又親率大軍南征,準備剪除孫劉割據(jù)勢力。也就是說,他成就帝王霸業(yè)的一天已經(jīng)隱隱在望,指日可待了。然而,今天的這場宴會,卻把年歲意識這個不速之客給招了過來。于是,他發(fā)現(xiàn),理想還那么遙遠,而自己卻已逾知天命之年。
可以想象,對曹操這么一個本就為理想、事業(yè)而生的人,眼見理想、事業(yè)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這會是一個怎樣沉重的打擊!唯有想到了這一層,我們才能想象到,作品中歡樂場景的出現(xiàn),曹操對賢才思慕至如饑似渴的表現(xiàn),完全是對理想、事業(yè)的成功思慕過度的結(jié)果。因此,這個場景展現(xiàn)給我們的,絕不是什么輕松、歡樂的心境,而恰恰是比前面醒著的時候更加濃郁、沉重的憂思。然而,曹操就是曹操,成就一番偉業(yè)的愿望畢竟太強烈了。他的意識執(zhí)拗地沉入到了對理想、追求的遐想中去。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蹦憧矗CT爸,縱橫的小路上,那些心中渴慕的人,東西南北的不都來了嗎?我們分明地感覺到,在曹操的心中,賢才多么難覓啊,我們不能不產(chǎn)生一個疑問:是天下的賢才太少了,還是賢才們不愿意為國出力呢?也許,我們從諸葛亮“出山”一節(jié)中能夠得到些啟示。劉備三顧茅廬方請出一個諸葛亮,其“艱難”可想而知。而這其中的“艱難”,絕非諸葛孔明恃才狂傲、矯揉造作的結(jié)果。
《三國演義》中孔明出山之前,司馬徽知道劉備欲請臥龍,料知孔明必將出山時,曾發(fā)出過一聲重重的嘆息:“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司馬徽的這句話,真?zhèn)道出了天下賢才在天下大亂時普遍存在的心態(tài),那就是:擔心找不到明主,會導致自己明珠暗投;甚至抱負施展不成,反招殺身之禍。這樣的“鏡子”可不少。∵@應(yīng)該就是賢才“難覓”的原因了。
對賢才們心中的顧慮,知人善任的曹操當然心知肚明,“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不就是當時賢才們急于一展雄才卻苦于難覓安身立命之所的寫照嗎?
于是,情急之下的曹操不禁沖著蒼天明月,更是向天下賢士大聲疾呼,以表心跡:“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朋友們,別再尋覓了,別再猶豫了,當世的周公,你們苦苦尋覓的愛慕賢才的明主就在眼前,他就是我啊!
強烈、沉重的憂患,充溢于整篇作品的字里行間,可以說字字都是難解難消的憂。我們得學會以心態(tài)來看待人,也就是說,要把曹操這個人當成一個“人”而不是把他當成一個抽象的符號來看待,尤其不能把他僅僅當做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亂臣賊子來看待。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看到人生的真相,也才能從中得到真正的教益。
從《短歌行》看曹操 本文關(guān)鍵詞:短歌行,看曹操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