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俄羅斯文學 讀后感
學號:0102861姓名:吳夢西班號:a05郵箱地址:442782976@qq.com
其實不在遠方
——《跳來跳去的女人》讀后感
這是一個跳來跳去的女人,奧莉加。意志漂浮不定,情感錯綜復雜,她有教養(yǎng)、有美貌,也有自己的一條準則:人的美和價值就在于他的不同凡響。小說的一開始注重描述她那看似滋潤而又確確切切的充滿小幸福的家庭,奧莉加此時此刻是幸福的,因為溫順﹑純樸﹑善良的丈夫戴莫夫一直都深愛著她,默默地寬容這個并非很懂生活真諦的妻子。
其實倘若奧莉加安于自己那平凡而又溫馨的生活沒有什么不好,但是因奧莉加向來就意志不定,生性不成熟,加上身邊的人不停地贊其天賦、智慧、使得奧莉加越發(fā)地覺得自己的命運不會平平淡淡,因此她熱衷認識名人,崇拜名人,時常做著不切實際的千秋大夢,想要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八,彈鋼琴,畫油畫,雕塑,參加業(yè)余演出,所有這些她都不是馬虎從事,而是干得十分有才氣”。然而她并不真心崇拜藝術,不能在藝術中得到情操的真正陶冶。她所享受的只是被欣賞的光鮮亮麗,所謂高貴名流的舉止背后其實是一顆空虛蒼白的心。她不停地在追求著什么,卻一直不清楚自己追求著的究竟是什么。
奧莉加全心全意地追逐著偉大的人,在追逐中成功地贏得了畫家里亞博夫斯基的短暫的愛,自以為自己是畫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們誰也離不開誰,卻不愿承認,對方早已“累了”。與此同時,她一次又一次地忽略丈夫戴莫得的深情和偉大,在他“又渴又餓”之時派遣他去為自己奔波取來衣物首飾;在他無私地為科學事業(yè)服務為科學事業(yè)獻身之時不顧一切地跑遍每一個認得的女人的家,為的是里亞博夫斯基;在他想要與自己分享成功的喜悅之時只顧舉行一個又一個的晚會,尋找一個又一個的偉人。
在奧莉加的心里,自己的丈夫是最普通的人,不愛藝術,不才華橫溢,沒有一技之長。她忽略了自己的丈夫,一直在人群中追逐。直到丈夫去世之時她才發(fā)現(xiàn),最大的英雄就在她身邊,朝夕相伴。他沒有唱歌跳舞繪畫等其他才藝,卻一直在自己的職位上勤懇工作,他可以不辭勞苦去照顧自己的同事,同樣也會為救病人犧牲自己的性命。寬厚勤懇的戴莫得,總是默默無聞地盡著自己的義務,甚至不顧自身安危去搶救病人,這樣一個在平凡勞動中完成著不平凡事業(yè)的人物才是真正的英雄。
奧莉加之所以跳來跳去,是因為她對自己的才華、愛情、生活的不確定和不滿足,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滿足于她所擁有的東西,為了追求而追求。最終她永遠地失去了自己追求一生又一直未能真正理解的東西。
關于理想。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會“跳來跳去”,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所謂的夢想。每個人一定都有這樣的茫然,不滿足自己所擁有的,跳來跳去,隨波逐流,窮
其一生追尋世俗的價值,不知道人的真正價值,也不知道自己心中真正的渴望。而這時,若停下來,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可能正在追尋的那個東西并不是最重要的,或者,其實追尋的就在自己身邊,而自己卻像奧利加一樣,只把目標放在自身以外!疤鴣硖ァ钡臅r候,適當?shù)耐R煌,審視自己的?nèi)心是很有必要的。
關于愛。我們總覺得身邊的人對自己的好就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習慣了這樣被關懷,把他人對自己的愛當作為所欲為的資本。就奧莉加那樣,她一次又一次地向丈夫索取,卻從不羞愧。我們有時也會陷入這樣的境地,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身邊的,卻又沒有意識到,對其棄之如糟糠,等到醒悟卻已經(jīng)來不及了。父母總是像文中的戴莫得那樣,不計一切地對我們好,包容我們,而我們卻在外面的世界“跳來跳去”,瘋狂地追逐尋找心中所謂的那個人那個夢,直到狠狠地受了傷,才想起父母的好,想起家的溫馨。又或者在剛靠近之時對對方的愛心存感激,卻隨著彼此越來越親密不斷地提出更多的要求,一旦不能被滿足就急切地想要尋找另外的慰藉,在外跌跌撞撞了一番才發(fā)現(xiàn)還是身邊的好,但身邊的人已被自己弄得遍體鱗傷,再也回不去當時。
讀完這本書,不得不開始反省自己的“跳來跳去”,開始珍惜身邊的幸福,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開始尋找自己的人生追求,尋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第二篇:俄羅斯文學作品讀后感
讀《驛站長》有感
學院:文學院教學號:121201*3 姓名:呼延思雯
讀《驛站長》有感
記得老師講到普希金的時候,首先便向我們推薦了這部短篇小說——《驛站長》,應該說我是懷著極大的好奇心來讀這部作品的吧,因為自己對于俄羅斯的文學作品了解得也不多,甚至于說對其沒有什么太大的閱讀興趣。不過當我讀完這部《驛站長》的時候,我卻被它的情節(jié)深深地吸引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普通的小人物,卻帶給我無盡的感傷和震撼。
“小人物”主題應該算是這部作品最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特點了。作者以滿腔同情描寫一個處于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遭遇,描繪他的喜怒哀樂,他的痛苦與無奈,他的卑微與不幸,引起我們強烈的情感共鳴。驛站是官方設置的行旅中轉站,驛站長常常被人們誤解、誹謗。這個職務在普通人眼里也許是一個耀武揚威的差事,有的詩人甚至稱他們?yōu)椤绑A站的獨裁者”?墒亲髡咴谝婚_篇就提到,“什么是驛站長呢?一個真正的十四級的受氣包”。緊接著,作者簡單描繪了驛站長一天的生活:冒雨尋馬,忍受旅客的怨氣、叫嚷和推搡,剛渾身發(fā)抖地送走將軍信使就把驛馬使用證往桌上一扔??嘈雜而忙亂,白天黑夜都不得安寧。也就是說,是“一種真正的苦役”。
當然,最核心的矛盾發(fā)生在驛站長維林和驃騎兵明斯基之間,根據(jù)維林后來的講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一場尊貴與卑微,情愛與親愛的較量。一個冬日的黃昏,明斯基來到了驛站,只因暫時沒有可用的馬匹便大發(fā)雷霆,幸好冬尼婭急忙出來解了圍。其實,這里已經(jīng)為后文埋下了伏筆。為什么每次冬尼婭一出現(xiàn)總能化險為夷呢?還不是男人們的好色心理在作祟。雖然從前冬尼婭無數(shù)次起到了這樣的效果,但這一次,不小心成了她人生的轉折。明斯基和冬尼婭愉快地聊天,卻在后來裝病騙走了冬尼婭。當驛站長終于反應過來女兒被騙走時,他的精神險些崩潰,當他后來三番五次的去尋找女兒時,卻發(fā)現(xiàn)女兒已然變成一位貴婦人。事情到這里似乎變得更加復雜,女兒并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的掙扎,相反卻很享受這樣的富貴生活,這不僅讓驛站長心寒,也讓我感到悲哀。當然,我理解她的無奈和糾結,可是我不禁想問,造成這一切的,到底是男人的狡詐,身份地位的懸殊,還是女人的悲哀?
我想作者是想表達他對社會底層人物的同情吧。他們一貧如洗,沒有地位,沒有尊嚴,甚至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維林去尋找女兒時,并沒有以一個父親的身份,而是以一個老兵的身份來求見大人,這怎能不讓我們替他難過和無奈,低三下四,無盡的屈辱,一步步摧毀了維林的精神。女兒終究離開了他,離開了他給的生活,他一夜間老了很多,最終借酒澆愁,離開了這個帶給他絕望的人世間。
我們不難想象,在那個畸形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是沒有平等和自由而言的,對于權利,地位,金錢,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苦苦地追求著,當一個人一無所有,甚至失去了最原始最溫暖的親情的時候,他的絕望和痛苦,足以讓他自我毀滅。冬尼婭也是無奈的,那個說假話的醫(yī)生也是無奈的,維林更是無奈的。底層小人物的無奈雖然在那個時代顯得那么卑微和無所謂,可終究有一天,人們會聽到他們內(nèi)心的控訴,會有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拯救他們。比如我們偉大的作家普希金,就寫了這樣一部小說,讓千千萬萬個人愿意為他們祈禱,愿意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愿意站起來,改變這個黑暗的社會。比如我現(xiàn)在,就懷著極其復雜的心情來品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想我會多讀幾遍這部作品,每一次閱讀,都會帶給我新的,更深的體會。
第三篇:俄羅斯文學名著選讀課芻議
俄羅斯文學名著選讀課芻議
李志強 謝春艷 戴卓萌
俄羅斯文學名著選讀課是高校俄語專業(yè)本科階段同文學史配套的課程。近幾年來,隨著人們對文選課的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加深,各高校俄語專業(yè)在本科高年級階段紛紛恢復了文選課或突出了該課程的重要性。但問題也接踵而至:開設文選課的目的、意義何在?如何上好這門課程?由中國教師還是外籍教師來擔任課程為好???下面,我們就自己的切身體會,談談對這門課的粗淺認識。
一、開設文選課的目的
俄語專業(yè)的學生,不接觸經(jīng)典作家的經(jīng)典作品就想學好文學史,沒有基本的感性認識而想達到深刻的理性認識是不現(xiàn)實的,這只會導致學生局限于教科書,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同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開設文選課有以下目的:
1. 通過文選課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使他們對文學史所載作家的創(chuàng)作特色和語言風格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審美情趣,開闊視野,了解俄羅斯的人文文化,激發(fā)其學習文學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俄羅斯文學、文化的學習達到對學生進行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
2.增加經(jīng)典作品文本的閱讀量,幫助學生比較精細地把握這些作品本身,從內(nèi)容和藝術風格兩個方面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的具體特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分析文學作品的精華部分,學會欣賞文學作品;
3.通過對經(jīng)典作品的文本分析,使學生將文學和語言的學習結合起來,加強對語言的理解及修辭特點的掌握,在這一過程中學會運用工具書,培養(yǎng)獨立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應要求學生多記經(jīng)典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用俄語講述文學作品內(nèi)容的能力,以防他們在高年級階段口語水平下降。
二、 文選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文選課是一門具有獨特的教學方法、教學特點和具有相當難度的課程。上好文選課是對任課教師的一個極大的考驗,它要求教師:
1.應具備一定的文學修養(yǎng)、鑒賞力及一定的理論水平,能夠分析和欣賞文學作品;
2.應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即較高的俄語表達能力,能夠準確地講解各種難點,使用語言標準、地道,且不能過于書面化。應使用學生能夠理解、易接受的語言講解。同時,語言應盡量做到風趣、幽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此外,還應具備一定的修辭學方面的知識,因為在講解文本時時常會遇到這方面的問題;
3.在講解知識性的部分時一定要查閱具有權威性的工具書,不能道聽途說。語言的講解應緊貼文本的內(nèi)容,對一般的語言現(xiàn)象不能做精讀課式的講解,否則文選課就會與高年級的實踐課等同。分寸的把握是講對、講好這門課的關鍵。以前有的教師就犯了這個毛病:備課時準備了一大堆文學史的材料,脫離開文本長篇大論地講,費力不討好;還有的教師本來就是教實踐課的,抓住一些語言現(xiàn)象沒完沒了地講,沖淡了文學欣賞的效果,這也是不合適的。
4.不斷吸收新的研究成果,豐富和改進講課的內(nèi)容,如對普希金之死和果戈理的藝術世界應做一定的修正和補充等。
目前,在許多學校文選課由俄羅斯教師來講授。誠然,俄羅斯教師講授文選課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用母語教學,比較熟悉文學作品所指的環(huán)境,對提高學生的語感大有裨益??但是,其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實踐證明,中國教師承擔文選課的教學任務更加符合中國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要求。如果中國教師具備上好這門課所需的必要條件,完全可以更好地完成這門課的教學任務。
三、文選課的選材
上好文選課首先面臨的就是選材問題。選材不當,容易誤導學生,使學生對什么是俄羅斯文學經(jīng)典產(chǎn)生疑問,這就涉及一個標準問題。眾所周知,俄羅斯文學的發(fā)展歷盡滄桑,產(chǎn)生過諸如普希金、萊蒙托 1
夫、果戈理、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大批杰出的文學天才,他們創(chuàng)作出卷帙繁多的經(jīng)典作品,使俄羅斯文學躋身于世界文學的前列。但也有一段時間,對文學的理解僵化教條,無沖突化、粉飾現(xiàn)實風行一時,對文學的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產(chǎn)生過許多偽經(jīng)典作品。俄羅斯文學這種曲折的發(fā)展變化自然也會反映在我國的俄國文學教學中。前一時期,學界對此曾有過爭論。值得慶幸的是,經(jīng)過多年的反思和不斷的摸索,人們對俄羅斯文學經(jīng)典的評價逐漸達成共識。這一變化從現(xiàn)在通行的俄羅斯文學名著選讀的幾個選本中可窺一斑。當然,這幾個選本各有特色,但容量較大,如每篇都講,課時恐怕不夠。面鋪得太寬容易抓不住重點,想面面俱到卻常常面面不到。我們認為選材的原則應是:
1.具有代表性,選材貴精不貴多。作為文選課任課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長,選擇經(jīng)典作家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進行講解,這些作品應能代表該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創(chuàng)作水平。例如,在講普希金時,我們選講了他的《к чаадаеву》、《к а.п.керн》、《зимнее утро》、《узник》、《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的部分章節(jié)及《станционный смотритель》,使學生對這位偉大作家的作品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
2.體裁比例適當,即詩歌、散文和戲劇的比例,短篇、中篇和長篇小說的比例要適當。如講果戈理時,可以選《шинель》或《нос》、《м?ртвые души》的若干章節(jié)及《ревизор》的部分內(nèi)容。這樣就兼顧了上述原則?赡苡捎谄南拗,有些選本沒有選果戈理的《ревизор》,而《ревизор》卻是最能體現(xiàn)果戈理創(chuàng)作風格的重要作品之一,不講難以掌握作家創(chuàng)作的基本風格。因此,可以在此基礎上對選本進行補充;
3.難易程度適當,由易到難。有些作家的語言風格獨特,作品中方言俗語較多,學生理解起來困難較大,難免出現(xiàn)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在講肖洛霍夫的作品時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肖洛霍夫的作品中頓河地區(qū)哥薩克的方言土語較多,這種創(chuàng)作風格鮮明地體現(xiàn)在其長篇史詩《тихий дон》中。如選擇《тихий дон》給學生講解,難度可想而知。但學習俄羅斯文學是無法繞過肖洛霍夫的。我們不妨選擇難度較小,又反映了作家創(chuàng)作基本特色的《судьба человека》作為材料,就能一舉兩得。
四、文選課的教學方法
如果說選材是上好文選課的前提,那么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則是上好文選課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
1.文選課教師應把握好每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特點,對作品的詩學特征(包括內(nèi)容和形式)要有準確的把握,然后才能正確地解讀文本,在講課時突出這些特點的講解。此外,對于每位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寫作方法的獨特性及其形成原因教師應有總體認識,在講述不同作家的作品時要心中有數(shù),以便講課時作一些帶有比較性的講解。例如,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處于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并存的時代,這些特點在普希金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例如,在《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中татьяна的形象就具有古典主義理性至上的因素,當然也具有浪漫主義理想化的因素。萊蒙托夫的創(chuàng)作方法總體而論是充滿浪漫主義理想化的現(xiàn)實主義,他的作品充滿浪漫的豪情,例如,在 《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中走私者的形象就具有浪漫主義理想化的成分。而果戈理是從俄羅斯民族深處成長起來的諷刺喜劇作家,在他的現(xiàn)實主義中滲透著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神秘主義,有人稱其為荒誕的現(xiàn)實主義或魔幻現(xiàn)實主義。
文選課講授的內(nèi)容均為小說、詩歌或劇本的選段,但是教師必須使學生對整個作品有總的了解。在講解文本時,應把它置于與整部作品的聯(lián)系中,并指出所選文本的特點,在作品中的作用。然后抓住最重要的線索來講解,如在講解《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時,應抓住печорин性格變化的過程及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在講解《м?ртвые души》時,則應抓住這個故事的象征意義、作品的創(chuàng)作方法及作品的體裁等。
2.在對文本進行分析之前,教師可以先就作品做一個簡短的開場白。開場白切忌拖沓冗長,將文選課同文學史各自的教學任務混同起來。大量的信息應該融入對作品的分析中,“零敲碎打”有機地糅合在字里行間的講解中。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可以采用“問題法”教學。它可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在講解作品之前,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出一些難度適中、具有啟發(fā)性和思辨性的問題,讓他們在預習時思考,待上課時或課后總結時討論,吸引學生主動積極地加入討論,避免他們在課堂上被動地回答問題。例如,在講解普希金 的《станционный смотритель》時,課前可以向?qū)W生提出如下的問題:
①какие чувства хотел вызвать пушкин у читателя, рассказывая трагическую историю жизни старого смотрителя?
②раскройте смысл эпиграфа к повести. как он соотносится с судьбой самсона вырина?
③как в содержании повести раскрываются слова рассказчика:《...сердце наше исполнится искренним состраданием.》?
④как относится самсон вырин к своей дуне? с каким чувством он рассказывал рассказчику об отношении к ней всех проезжающих? найдите в тексте слова, передающие его отношение к дочери.
⑤какая черта характера, по-вашему, является определяющей для минского? подтверждайте свои высказывания материалом текста.
講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針對文本提一些問題。針對文本所提的問題要適時適度,做到恰到好處。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理解原文時要抓住作家創(chuàng)作的特點,深入思考作家為什么會采取這樣的寫作方法?其妙在何處?例如:普希金的《станционный смотритель》中在描述驛站長的女兒дуня 時有這樣一句話:“маленькая кокетка со второго взгляда заметила впечатление, произвед?нное ею на меня. ”對此句教師可以提出下面的問題:“почему пушкин написал “со второго взгляда”, а не с первого взгляда, как обычно?”
在講解萊蒙托夫《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的《бэла》一章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
① зачем печорину понадобилась бэла?
② какие черты бэлы, азамата, казбича представляются вам наиболее привлекательными?
③ почему, едва добившись любви бэлы, печорин скучает и томится?
④ как сам печорин объясняет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своего характера, сво? поведение? верите ли вы ему? ⑤ в ч?м сходство и различие онегина и печорина?
上述列舉的問題本身不難找到答案,但如何抓住這些問題、設計這些問題、在講解中利用適當?shù)臅r機提出這些問題,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后師生可以圍繞課上的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的目的不僅在于加深鞏固學生對作品的印象和理解,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3.把握好講解的繁、簡度是本門課的難點。教師不能將其講成文學史和文學批評,不能脫離開文本講授許多在文學史課上應該講解的內(nèi)容。文學分析應點到為止,形象分析也是如此,要“就特點講特點”,不能過多地擴展,用一兩句話概括即可。講解的重點是文本本身,難以理解或知識性的部分必須講清楚。因而,有些難點還是要求比較細致地講解,使學生能夠完全理解。有些作品中的某些章節(jié)段落語言晦澀、方言土語過多,考慮到本科學生的語言水平,這些部分可以略過,由教師把內(nèi)容大意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對略去段落的情節(jié)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
文選課也不同于精讀課和泛讀課。對文本的講解既不能像泛讀課那樣過于簡單,讓學生讀得似懂非懂;也不能像上精讀課那樣對單詞逐字解釋,對作品中的詞匯講解得過細、瑣碎。對于不易理解的詞,尤其是一些非常用詞、舊詞,可以用同義詞替換講解,或直接采用漢譯的辦法。這樣做既可以節(jié)省課堂講解時間,又可使學生易于理解。例如:普希金的《станционный смотритель》中開頭有這樣一段話:
коллежский регистратор,
почт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диктатор.
對于其中“коллежский регистратор” 一詞如果做如下一番講解,則生詞量大、篇幅過長,學生不易理解,自然達不到理想的課堂效果:“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е служащие в царской россии назывались чиновниками. им присваивалось звание—чин, связанное с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ем определ?нных прав и преимуществ. по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ному акту, изданному цар?м петром i в 1722 г., так называемой ?табели о рангах?, устанавливалось 14 рангов—классных чинов для военных, штатских и придворных. старшим считался 1-й класс, младшим—14-й класс. низшим гражданским (штатским) чином был чин коллежского регистратора, чиновника 14-го класса. он давал право занимать низшие служебные места в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аппарате. до 1845 г. он давал чиновнику и личное, не передаваемое по наследству, дворянство. реальное положение чиновника в обществе определялось его местом в иерархии чинов и его имущественным положением.”如果用“чиновник четырнадцатого класса, самый мелкий чиновник”,甚至直接采用漢譯的辦法:“沙俄時最低的官位等級、14等文官”一帶而過,則更加簡明扼要。
相反,有些情況下不僅僅需要解釋一個具體的詞義,還要把該詞放到具體的上下文中去講解。在下面的例子中即需要采用類似的方法:
在萊蒙托夫《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的《бэла》一章中,печорин為了贏得бэла的愛為她買回了許多禮物,原文中有這樣一句話:“ах, подарки! чего не сделает женщина за цветную тряпичку!”其中“тряпичку”一詞如果只是解釋為:“уничижительное существительное. то же, что тряпка.”可能使學生產(chǎn)生這樣的誤解,即畢巧林為貝拉買回了一堆“抹布”,因而在講解這一句話時不應只局限于對“тряпичку”這一具體詞匯作解釋,而應結合上下文講解這一句話的具體涵義,即под словом“тряпки”автор имеет в виду материю, кусок ткани. печорин купил их бэле именно для того, чтобы обрадовать е?.
此外,每一個篇章或段落的生詞和句子講解完畢后,教師應進行概括性的小結,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全文講解結束后教師應做一個總結?偨Y不宜過長,應重點說明作品的藝術特色和語言風格,同時還可以對文學作品及其中的藝術形象進行類型學的歸納,使學生從宏觀上能對作品有一個認識;
4.對于一些膾炙人口的詩篇或散文中語言優(yōu)美的段落,應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朗讀或背誦。在課上教師要做示范朗讀,并提請學生注意朗讀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在朗讀普希金的《узник》一詩時,應告訴學生:первую строчку прочитайте медленно, тихим голосом. в середине е? сделайте короткую паузу, то есть остановку, а в конце—продолжительную. следующие три строчки читайте немного громче, в том же темпе и тоже в середине делайте короткие остановки. слова орёл и грустный выделите голосом. в конце второй и третьей строк голос повышайте, а в конце четв?ртой—понижайте.следующие четыре строчки читайте быстрее. в середине последней строчки перед словами орла сделайте продолжительную паузу. выделите голосом следующие слова: в окно, взглядом, криком, давай. последнее четверостишие прочитайте громко, сделайте ударение на словах вольные, пора, гора, края, ветер. в последней строчке этого четверостишия сделайте небольшие паузы после слов туда и ветер. слово я тоже выделите голосом.
5.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的載體,也是文化的載體!懊總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生存環(huán)境、價值觀念、歷史傳統(tǒng)和生活習俗。這一切對語言都有直接影響,在文學作品中也有所反映!倍鲜鰞(nèi)容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作品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及相關的文化信息應該傳達給學生,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擴大其知識面,激發(fā)其對異域文化的興趣。如《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中的主人公печорин將бэла搶回后,對她大獻殷勤,但她仍然不從。此時печорин對бэла說: ?поверь мне, аллах для всех плем?н один и тот же, и если он мне позволяет любить тебя, отчего же запретит тебе платить мне взаимностью?? она посмотрела ему пристально в лицо, как будто пораж?нная этой новой мыслью; в глазах е? выразились недоверчивость и желание убедиться. 針對這一部分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какую роль играет аллах в изменении мысли белы? почему?”通過這一段落抓住宗教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深入的討論。
俄羅斯古典文學作品中也常常會涉及到十二月黨人起義、1812年衛(wèi)國戰(zhàn)爭、東正教及其他民間文化、民俗等問題。如在分析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作品時,可以適當?shù)卦黾右恍〇|正教背景知識。結合作品分析指出俄羅斯人文精神的主要特征和民族性格的珍貴特點及不同之處,如對上帝的虔誠信仰、對生命意義的追索、酒神精神、英雄主義、對自由的渴望、對祖國的無私無畏的愛、對自己土地的忠誠、責任和義務感及撒旦的反叛精神等。如分析萊蒙托夫的作品時,可以將其中的惡魔主題及《圣經(jīng)》中撒旦與上帝的故事加以對比闡釋;
此外,在古典文學作品中還會經(jīng)常涉及到許多世界歷史和西方文化的諸多人物和著作。如在《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中,普希金在講述 онегин所受的教育和他讀過的書籍時,提到 ювенал,вергилий,ромул,гомер,феокрит,адам смит,及《энеида》等,諸如此類的有關知識應該給學生講解清楚。
隨著現(xiàn)代科技手段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文選課還可以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不拘一格地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譬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對所讀文學作品有更直觀的感受,加深他們的理解和認識?傊v授文選課對教師而言是一項既富挑戰(zhàn)性,又具趣味性的工作。只有不斷總結經(jīng)驗才能更好地完成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
①
參考文獻: ① 譚林、林全勝:俄羅斯文學與俄語教學[j].中國俄語教學,201*,(4).
第四篇:名著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
中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書籍,書籍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沒有它們的哺育滋養(yǎng),我們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沒有它們的意味深長,我們的人生是缺憾的;沒有它們的充實誘導,我們的精神是虛無的.讀書,特別是文學書籍,猶如春雨哺育著大地,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如夏風涼爽著世界,讓我們享受著人生;如秋果掛滿了枝頭,叫我們精神飽滿,文學名著的奧妙潛移默化的感染著我,塑造著我,成就著我,"雪中送炭",無疑是我們對文學名著的真實體驗!
我國的四大名著,可謂是博大精深,我對四大名著也情有獨鐘.《西游記》,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令我留戀忘返,回味無窮.但今日今時,再次拜讀《西游記》,我的領悟卻變了.
〈〈西游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每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此時此刻我又有了新的領悟,他那曲折的情節(jié)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jīng)歷了長時間個性受約束的日子,新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石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花果山上稱王.可以說已經(jīng)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tài).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zhì)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xiàn)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nèi)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jīng)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fā)展,人們對物質(zhì)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xiàn)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拓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游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這是我此次閱讀《西游記》體會最深的,以前的熱鬧已煙消云散,我就是孫悟空,去尋找我的自由,我的精神帶著意味未了的心情我又邁入《水滸傳》中那忠義的世界,從中我有體悟到忠義背后的愛的精神.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jīng)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fā)展,人們對物質(zhì)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xiàn)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游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
《西游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如此之宏著怎一個"夢"字解決呢 不錯,《西游記》它的藝術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內(nèi)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這兒,我只從弗洛伊德的"夢"論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析《西游記》.
為了能使《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與夢聯(lián)系上,我們先來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創(chuàng)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獨厚的文學素養(yǎng),他選擇了與"語言"有密切聯(lián)系的"談療法"來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來,精神病人被封閉壓抑了的內(nèi)心障礙,可以經(jīng)由語言交談而得以宣泄或凈化.可見,精神分析學說在初期階段就與文學理論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重視,考察病人的語言反應到對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語誤,筆誤,讀誤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與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現(xiàn)象聯(lián)系到一起了.這種聯(lián)系實際上在標志著精神分析學說誕生的《夢的解析》(1900)一書中已顯出端倪.
弗洛伊德將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學創(chuàng)作上來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將作家與精神病患者聯(lián)系在一起,而這一聯(lián)系的橋梁就是"夢".弗洛伊德認為,作家的寫作也是在做夢,只不過是在非睡夢狀態(tài)下作夢,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內(nèi)心無意識本能的變形顯現(xiàn),欲望的替代滿足.我們往往會說自己作的夢是混亂,荒謬的,完全是一種變了形的東西.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yè)游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fā)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我試想,假如讓他來到我的身邊,相信沒有多少人能有他這樣的魅力.這不是因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會是他有大把的財富,就一點,就是他那在別人眼中芝麻大的優(yōu)點.請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優(yōu)點,在這世界上就要滅絕了.
我總覺得我們在生活中對于朋友甚至親人少了一份親情,少了一份哥們兒女情.
我清楚的記得,在我咿咿呀呀學語時,我經(jīng)常毫無顧忌的到鄰居家吃飯,沒有禮節(jié),沒有拘束,只有歡樂.鄰居家的姐姐現(xiàn)在和我還是和原來一樣好.在我哭著鬧著不上幼兒園時,我們和鄰居經(jīng)常一起聊天,但是我們開始裝上了一扇木門.
現(xiàn)在當我知道為了未來奮斗的時候,我家的門也變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盜門.這就像一條河,讓我們和鄰居的感情隔在天地兩岸.這就像《禮記》里說的:"今大道即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我們的社會很自然的少了一份愛,一份及其重要的愛——一份關懷.對于關懷,也許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問候,或者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讓人喜笑顏開,就讓人感受母親般的關懷.不要太吝嗇,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不會讓你失去什么,只能讓你的人格得到升華.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第五篇:名著讀后感
文學名著讀后感集錦
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后,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xiàn)了自己航海的夢想。
我仿佛看到輪船甲板上站著這樣的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從而開始了一次與死神決斗的生存大挑戰(zhàn)。種種的不幸與困難并沒有壓倒魯濱孫,反而使他更加堅強。上蒼給予魯濱孫的困難,對于他也更具有挑戰(zhàn)性!
風暴海嘯,全船除魯濱孫無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戰(zhàn)才剛剛開始!
流落孤島,他為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巖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孫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盡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墻,作防御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fā)生塌方。魯濱孫不但把落下來的松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xiàn)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孫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一次,魯濱孫無意中掉在墻角的谷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干,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孫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shù)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斗而已。但是,經(jīng)過這次試驗,使魯濱孫成為了種田高手。知道什么時候下種,現(xiàn)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獲兩次。永不放棄,魯濱孫有了生活的口糧。
造船回鄉(xiāng),魯濱孫又花費了數(shù)年的時間,無數(shù)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shù)月。但由于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么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shù)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xiàn),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魯濱孫是個偉大的人,堅毅的人,孤身一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惡劣的環(huán)境作斗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jīng)營得有條不紊。他在逆境中鍛煉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yè)。
這本書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干才能讓我們擺脫困境,實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會隨著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
《西游記》讀后感
每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jīng)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xiàn)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jié)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jīng)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梢哉f已經(jīng)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tài)。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zhì)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xiàn)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nèi)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jīng)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fā)展,人們對物質(zhì)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xiàn)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游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么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讀《西游記》有感
我讀完《西游記》后,知道了由四個主要人物,分別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除了這幾個主要人物之外,還有:仙人、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
這本書主要講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師徒四人從東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經(jīng)的事情,他們一路上斬妖除魔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jīng)回到東土大唐。
在四個主人公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說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孫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爺是白骨精的化身,豬八戒還在唐僧面前打?qū)O悟空的小報告,唐僧還在埋怨孫悟空。第二: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因為孫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認為孫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后來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豬八戒寡不敵眾只好去花果山請大師兄回來搭救師傅,孫悟空一聽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計前嫌和豬八戒去搭救師傅?梢妼O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難豬八戒總是說"我們散伙吧!師兄你回花果山當猴王,師弟你回流沙河,我會高家莊當女婿。孫悟空堅持去戰(zhàn)勝困難;不肯散伙。第三:我喜歡孫悟空機智勇敢戰(zhàn)勝妖魔鬼怪,克服一個個的困難,終于和豬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經(jīng)。
《西游記》讀后感
《西游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如此之宏著怎一個“夢”字解決呢?不錯,《西游記》它的藝術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內(nèi)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這兒,我只從弗洛伊德的“夢”論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析《西游記》。
為了能使《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與夢聯(lián)系上,我們先來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創(chuàng)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獨厚的文學素養(yǎng),他選擇了與"語言"有密切聯(lián)系的"談療法"來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來,精神病人被封閉壓抑了的內(nèi)心障礙,可以經(jīng)由語言交談而得以宣泄或凈化?梢,精神分析學說在初期階段就與文學理論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重視,考察病人的語言反應到對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語誤,筆誤,讀誤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與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現(xiàn)象聯(lián)系到一起了。這種聯(lián)系實際上在標志著精神分析學說誕生的《夢的解析》(1900)一書中已顯出端倪。
弗洛伊德將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學創(chuàng)作上來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將作家與精神病患者聯(lián)系在一起,而這一聯(lián)系的橋梁就是"夢"。弗洛伊德認為,作家的寫作也是在做夢,只不過是在非睡夢狀態(tài)下作夢,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內(nèi)心無意識本能的變形顯現(xiàn),欲望的替代滿足。我們往往會說自己作的夢是混亂,荒謬的,完全是一種變了形的東西。
讀《三國演義》有感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shù)。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國獻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zhàn)。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于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jīng)煊赫一時;蜀,曾經(jīng)功成不居;吳,曾經(jīng)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臥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龐統(tǒng)、姜維、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jù)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經(jīng)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于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tǒng)水兵。不過他太過于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讀《水滸傳》有感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nèi)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shù)挠職,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yōu)榱苏x,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jīng)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jīng)常為小事與他人發(fā)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fā)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xù),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水滸傳》讀后感
讀了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先說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綱,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的發(fā)端。 這一段好漢壯舉,轟動了水滸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蓋一伙,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后 的真實動機又是什么?是為了劫富濟貧?還是說為了準備" 農(nóng)民革命" ?顯然都不是。 黃泥岡上,這一伙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后大概經(jīng)過坐地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 晁家莊園,三阮則" 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 隨后并沒聽說他們有濟貧的打算, 也沒見他們準備扯旗造反(或曰起義),如果不是東窗事發(fā),保不準他們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這樁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義之財,但其實質(zhì),說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動。
再看鴛鴦樓上那幕血案,武松連刃十數(shù)人后,一片血泊之中,從容地將桌上銀酒器 踏扁,揣入懷里帶走;而即使粗心鹵莽至極的角色如李逵,沂嶺之上殺了假李逵后,也 沒忘進房中搜看," 搜得些散碎銀兩并幾件釵環(huán)" ,都拿了──李逵雖極端厭煩女色, 但也知這些沾滿了脂粉氣的釵環(huán)可以換錢換酒,照拿不誤。而后,還去李鬼身邊,搜回 了那錠被騙去的小銀子,在這種事兒上,黑旋風也足夠細心。
《水滸傳》讀后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yè)游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fā)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我試想,假如讓他來到我的身邊,相信沒有多少人能有他這樣的魅力。這不是因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會是他有大把的財富,就一點,就是他那在別人眼中芝麻大的優(yōu)點。請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優(yōu)點,在這世界上就要滅絕了。
我總覺得我們在生活中對于朋友甚至親人少了一份親情,少了一份哥們兒女情。
我清楚的記得,在我咿咿呀呀學語時,我經(jīng)常毫無顧忌的到鄰居家吃飯,沒有禮節(jié),沒有拘束,只有歡樂。鄰居家的姐姐現(xiàn)在和我還是和原來一樣好。在我哭著鬧著不上幼兒園時,我們和鄰居經(jīng)常一起聊天,但是我們開始裝上了一扇木門。
現(xiàn)在當我知道為了未來奮斗的時候,我家的門也變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盜門。這就像一條河,讓我們和鄰居的感情隔在天地兩岸。這就像《禮記》里說的:"今大道即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我們的社會很自然的少了一份愛,一份及其重要的愛——一份關懷。對于關懷,也許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問候,或者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讓人喜笑顏開,就讓人感受母親般的關懷。不要太吝嗇,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不會讓你失去什么,只能讓你的人格得到升華。
讀《紅樓夢》有感 ——又話林妹妹
《紅樓夢》,以前胡亂地翻過幾次,今又重讀,竟發(fā)現(xiàn)自己愈來愈對林妹妹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
剛開始時,對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個大家閨秀,何必為了一丁點的小事而傷心流淚呢?真是太小家子氣了,與寶釵相比更是沒了大家閨秀應有的風度和氣質(zhì)。見到她,總讓人覺得壓抑和沉悶。難道這就是她所謂的“抑郁美”嗎?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華而吃驚。她滿腹的才華,吟詩作對無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頑強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純潔……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雖說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體弱多病,出不了門,小小的年紀竟在藥中泡大,本來就虛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虛弱,也許是“獨生女”,父母對這個“掌上明珠”愛之又愛。家庭的規(guī)矩、禮儀比那些大家閨秀們差了些,但這更顯示出她與眾不同的性格,顯示出她的無所顧忌和她的處處謹慎。
黛玉的文學,吟詩作文和聰慧是無人能及的,但是面對寶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進,她非但沒有責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護。其實,她是不喜歡禮教束縛的家庭,對寶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贊賞,這應該是寶玉和黛玉愛情的進一步發(fā)展,寶玉他們彼此終于覓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勸寶玉努力學習,考取功名時,黛玉卻顯示出對功名的唾棄。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卻帶著對舊封建的科舉功名的鄙視和唾棄。我最佩服她這一點!
雖然黛玉對寶玉的不考功名欣賞,可她卻耐心的教香菱吟詩,教給香菱知識。她并不反對知識和文學,只是厭惡功名罷了。她細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詩,為的是讓姐妹們擺脫命運,誰能夠和她相比呢?沒有認的!
再說說她的純潔和不著一絲心機。林妹妹讀《西廂記》,這在當時酸的上是一本禁書,特別是對于大家閨秀來說,更是不能讀。林妹妹根本沒想這么多,她讀《西廂記》是帶著對張生和崔鶯鶯執(zhí)著愛情的崇拜來讀的,是欣賞其間的美。寶姐姐批評“林妹妹怎么讀這樣的書呢?我告訴老太太去。”寶釵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蓪毥憬隳?真的好嗎?她處處留下端莊賢惠的美名,可是在偷聽別人說話被別人發(fā)現(xiàn)時卻說“林妹妹剛走過來。”以此來誣陷林妹妹。這到可憐了林妹妹,找不到知己,沒人能傾聽她的話,也只有和寶玉能談得來,便經(jīng)常在他面前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的同情,只身來到賈府,在這里孤苦伶仃,寄人籬下,什么事都要處處小心,處處觀察別人,恐怕別人笑話她,說她不懂規(guī)矩。她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經(jīng)時刻在捍衛(wèi)自己,這源于她自身的好強、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說出來的話像刀子一樣,別人說她“好一張厲害的嘴!彼仓缓萌绱俗隽。她是無足輕重的,既不掌握賈府的財政大權,又不管日常瑣事,因此,丫鬟和仆人們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沒有人庇護她,面對落花又怎么不處境傷情;思念母親又怎不落淚葬花呢?別人沒有這種感受,根本不能理解她,只說她哭哭啼啼,說她病懨懨的身子,說她小家子氣……
以淚來償還前世的思債,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淚也要流干了,有多少債也該還完了。她的命運是坎坷的。曹雪芹“一把辛酸淚”與她的淚流終日有太多的相似。林妹妹在還未享受人間的繁華時,就灑手離開人間,與寶玉的愛情就這樣成了泡沬。或許是該去了,債還完了,淚流盡了……
純潔,天真,不諳世事復雜,內(nèi)心頑強反抗封建主義的網(wǎng),熱烈大膽在追求著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純潔的水做的,但是能沖擊巖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動的水。
嘆只嘆那舊社會的大網(wǎng)給了林妹妹太多的壓抑和沉悶,嘆只嘆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卻不能在一起,美麗的黛玉卻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盡力了。
在賈府這個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許是上天對其薄如紙的命的一種補償,她用不著看房子倒下來的那一幕,她用不著經(jīng)歷那種痛苦,她也不能再經(jīng)受痛苦了!上天給她的最大恩賜是留住了她的美麗,盡管帶了些凄涼。王熙鳳工于心計卻被一張破席給卷走了。寶釵也只能獨守空房……
林妹妹不是只會哭泣的一無是處的。相反,她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抗這封建禮教的束縛的精神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她的的確確是一塊純潔的,無瑕的“通靈寶玉”。
讀《駱駝祥子》有感
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中國有一個名叫老舍的作家。他的名字在我的心中從來都是一個悲劇。我知道他專寫窮人,專為窮人,知道他在“文革”中受盡打罵屈辱,最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投湖自盡。從他身上我看見了文人的氣節(jié),看到了中國當時的黑暗。
《駱駝祥子》是老舍著名的作品,但是我一直都沒有讀。我知道那講述的是一個車夫悲慘的經(jīng)歷,我不忍心看到另外一個悲劇?戳,心里難受半天,多不好。但是看了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駱駝祥子》并沒有叫人淚下的感人情節(jié),它從頭到尾用平平的語調(diào)敘述,但是卻讓你忍不住要為祥子扼腕嘆息。
它講述的是一個車夫在三十年代謀生的故事。祥子十幾歲就從鄉(xiāng)下來到農(nóng)村,那時的他單純而堅定,他有一個簡單的夢想:掙錢,買自己的車。奮斗了幾年之后,他終于有了自己的新車。他本可以更好的生活,卻因為頭腦簡單而入了虎口,被軍隊抓了起來。雖然他日后逃了出來,還偷了三只駱駝,買了三十多塊錢,可是他的夢想已經(jīng)破滅了。車沒有了,一切白手起家。這次被捕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打擊。他想站起來,可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力氣遠不如從前大了。他現(xiàn)在只想本本分分的賺錢,再不奢望什么了。沒想到,倒霉的事情總讓他碰上。為了幫自己拉車的主人,他受了騙,買駱駝的錢和自己辛苦賺的血汗錢全讓一個缺德的偵探給詐走了。他又一次掉進痛苦的深淵。車行老板劉三爺?shù)呐畠夯㈡にA艘粋小小的手段騙祥子和她結了婚。他不愛虎妞,卻不得不結婚。當虎妞真的懷孕的時候,他以為可以好好的當爸爸了。在這段時間里,他認識了小福子,一個同住在大雜院的窮苦人家的姑娘。他們漸漸產(chǎn)生了真摯的感情;㈡s因為難產(chǎn)而死;㈡に懒耍⒉皇撬盒牧逊蔚碾y過,可是孩子沒了,這讓他很傷心。小福子想跟他走,兩個人都沒有開口,終于錯過了這次機會。當祥子又一次在外拼搏不成反遭人騙的時候,他去找小福子,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自殺身亡。不知道祥子會不會再一次的站起來,忘掉過去重新開始,畢竟他還不算老。但是,他能嗎?一個人如果在經(jīng)受了那么多打擊之后還能站起來,似乎很困難。故事沒有講述祥子將來的命運,卻留給了我們無盡的想象。他是像書中小馬兒的爺爺一樣,有一個凄慘飄零的晚年,還是真的醒了,真的再重新開始呢?我們都希望是后者。因為誰也不愿意看到一個人,擁有一個那么悲慘的人生?墒窃谀莻時代,中下層的勞動人民,誰不是那樣生活的?《我這一輩子》里的主人公,《月牙兒》里的主人公,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見證。悲慘的經(jīng)歷不僅停止在他們身上,甚至還要延續(xù)到下一帶、下下一帶身上。熬到了解放,人民好不容易當家作主人了,沒好多久,又來了一個文化大革命。這場鬧劇愈演語烈,終于造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十年動亂”。在這期間,人民受的苦,不比解放前少多少。
前幾天,看了一個名叫《當代工人》的電視,專門去訪問了一些北京的出租車司機。他們掙的錢除了自己用,還要給公司交月租費用或是買車的分期款項。錢真的落到了自己手中,剛夠一家人吃飯。于是他們不得不一點又一點地推遲回家的時間,有些司機每天僅僅睡四、五個小時。有一個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要不是真沒辦法了,真的不會干這行。”這和祥子的故事是不是多少有一些相似呢?中國的歷史,中國的發(fā)展,經(jīng)過了多少風風雨雨。今天的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但是,我們不知道中國會不會重蹈過去的覆轍。我們只能祈禱,不會的。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近期,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著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著這本書,品味著保爾的精神。越發(fā)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差不多沒有一個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著為春天增添一絲綠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但是卻未必人人都會煉就一塊好鋼。
那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信大家的腦海里一定會出現(xiàn)那烈焰熊熊的煉鋼場面。其實,人生就如同煉鋼!沒有什么東西是與生俱來的,“鐵”變成“鋼”,只有一種途徑——煉!有人說保爾是天生的英雄,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天生的英雄的。保爾之所以能夠成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場,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后退;在疾風暴雪的建設工地,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勞動強度和饑寒,他沒有倒下;在雙目失明、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面對書稿丟失、身體每況愈下的無情打擊,他仍沒有屈服,終于從一個出身貧苦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頑強作風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
人生,可以說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重重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在突破障礙、戰(zhàn)勝困難后,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就會領悟到,那是磨練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偉人,都是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鍛煉出來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保爾相比,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有什么理由唉聲嘆氣、裹足不前呢?
一個人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造就優(yōu)良的素質(zhì),并有執(zhí)著的追求,在正確的生活目標,他才不會被生活所拖累,不會被不幸所壓倒,他才會在苦難的熊熊烈焰中堅強起來,成熟起來,去熱愛生活,去充實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當今的社會是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知識經(jīng)濟已初見端倪。從國際社會來看,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國際圍繞經(jīng)濟和科技展開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國都著眼于搶占21世紀發(fā)展的制高點,這就使我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zhàn)。中國“趕上時代”的步伐正在加快,這就使我們中華民族面臨著走向全面振興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國家需要學識淵博、意志堅強、處事果斷、敢于創(chuàng)新的人才。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是跨越知識的坎坷,勇往直前!
21世紀的鐘聲已經(jīng)敲響,我們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尋找往日的英雄情結,重塑“保爾精神”,意義非同小可。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以保爾為榜樣,去煉就人生,樂觀地擁抱未來吧!
“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是生應該這樣來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他在臨死的時候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保爾·柯察金的內(nèi)心獨白
讀《童年》有感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使我們一生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么些個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
讀過《童年》的人都了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后,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
阿廖沙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獨寂寞,也不得不讓人產(chǎn)生憐憫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愛他并且經(jīng)常講述優(yōu)美故事來使他受到熏陶?赏瑫r,他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奪得家產(chǎn)爭吵打架,明爭暗斗以及在生活瑣事上表現(xiàn)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早已在他的心靈上留下了記印。
童年是每個人漫漫人生的開端,兒童的心靈、思想是天真無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會影響到兒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響,那么會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則會讓人喪失目標、困惑迷惘。這就好像一個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連開頭都把握不好,那么后面又怎會很好地繼續(xù)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時又接觸到了一種小市民的社會生活,而這個階層的人的所作所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完美的心靈并未受這些消極態(tài)度的同化,始終保持著自己高尚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體現(xiàn)了他所有的內(nèi)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時產(chǎn)生一種敬佩之情。
童年屬于你,同樣也屬于我。當我們在內(nèi)心感到空曠時,回想一下童年時代的自己,它會凈化你的靈魂,讓你生出無限感慨。
讀《童年》有感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著名前蘇聯(lián)俄羅斯作家高爾基寫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之一《童年》。
這部小說描寫了作家童年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后,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
首先我覺得小主人公是一個非?蓱z的孩子,他自幼喪父,又在十一歲喪母,外祖父也破了產(chǎn),他只好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其次,我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也就是說對自由生活的熱烈追求。在本書第七卷中寫到了小主人公常常受到整條街上孩子們的痛打,通常是鼻子被打出了血,嘴唇也被打破,臉上到處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渾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許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如果大街上靜悄悄的,大街對他就不那么有吸引力了,可是一聽到孩子們快樂的喧嚷聲,他就顧不得外祖父的禁令,從院子里溜出去了?梢,阿廖沙也是一個比較貪玩的孩子,我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在本書的最后,作者寫道: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學校就引起他的厭惡,因為教師和神甫都不喜歡他,后來神甫讓他退學,不過這并不使他傷心,他離開了學校,一直到放學之前都在鎮(zhèn)上的幾條骯臟的街上閑逛,細細地察看鎮(zhèn)上的喧鬧的生活。盡管如此,但作者又是一個知錯就改、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人。后來學校來了一個叫赫里桑夫的主教,他認真地跟小主人公交談了一番,使他十分激動,所以也就表現(xiàn)得比水還要安穩(wěn),比小草還要順從。
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自由的熱烈追求。
讀《童年》有感
《童年》是高爾基所著,它與《在人間》及《我的大學》被人們稱為“自傳體三步曲”。我讀完《童年》,覺得它記載了高爾基鉛一般沉重的往事。
作者阿遼沙的父親染上霍亂而早早過世了,3歲的他和外祖母,外祖父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是他一生中最珍貴的人,她的愛豐富了作者的心靈,可外祖父脾氣暴躁,這給阿遼沙沉重的打擊。阿遼沙的童年有酸,苦和辣,微微泛著一點甜,可他的母親卻把她兒子的這一點甜一同帶進了墳墓。阿遼沙讀完三年級,就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學校課堂,不久就走向人間,到人間去謀生。
在這一部《童年》中,故事的情節(jié)就是作者生活的真實寫照,書中慈祥的外祖母那豐富,生動,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和民間歌謠使作者聽了大為神往,就激發(fā)了他對正義事業(yè)的美好希望。
當我讀到這樣一段話的時候,深有感觸:
“我們的生活是令人驚奇的,這不僅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層充滿種種畜生般的壞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饒和肥沃,而且還因為從這層土壤里仍然勝利地生長出鮮明,健康,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東西,生長著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
讀了這樣一段話,開始我還不太理解,后來我才漸漸明白:它是想要告訴我們新的一代是如何堅忍不拔地頑強生長,并且對美好的生活充滿向往,把正在沉睡的民眾喚醒。我想這也是高爾基創(chuàng)作這本書的另一個用意吧。
讀《名人傳》有感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zhì)主義鎮(zhèn)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彼蔷o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zhàn)勝苦難作為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按_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nèi)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zhì),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shù)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么《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苯K于,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fā)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里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里留給我們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讀 《格列佛游記》有感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jīng)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chǎn)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xiàn)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發(fā)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身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tǒng)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nèi)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xiàn)實是統(tǒng)一的。我愿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與我一道,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開始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讀《朝花夕拾》有感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里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fā)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fā)現(xiàn)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yōu)質(zhì)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么會那么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xiàn)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jīng)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貞浧鹉切┩戡嵤,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里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里,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伙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伙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無論現(xiàn)在能否實現(xiàn)。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后有了這么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讀《繁星》《春水》有感
她不愿描繪苦難的人生,賺取人們的“淚珠”,因而就選擇了“理想的”人生,作為自己謳歌的對像。在她理想的人世間里,只有同情和愛戀,只有互助與匡扶。所以,母愛、童真,和對自然的歌頌,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她這兩本含蓄雋永、富于哲理的小詩集,竟會使我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撥動,從而在她的影響下,我讀懂了人世間幾乎所有美好的事物,我墜入了涼靜的安閑的境界,我會想到人生是多么有意義呀。
母愛是博大無邊、偉大無窮的。當她在一個雨天看到一張大荷葉遮護著一枝紅蓮,觸景生情而寫下:”母親!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母親,在她的心目中,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難所。
與對母親的頌揚相聯(lián)系的,便是對童真的歌詠,以及時一切新生、初萌的事物的珍愛。兒童是純真的,因而也最偉大,草兒是弱小的,世界的歡容卻須賴它以裝點。她放情地贊美純真的童心和新生的事物,表現(xiàn)了她的純真與纖弱,對真、善、美的崇仰和堅強的自信心與奮斗精神。
她亦有獨特的審美情趣,歌詠自然,描繪自然之美:”晚霞邊的孤帆,在不自覺里,完成了“自然”的圖畫!按汉卧f話呢?但她那偉大潛隱的力量,已這般的,溫柔了世界了!”不施濃墨重彩,沒有夸飾與渲染,只是用輕淡的筆墨將自然的本色美顯示出來。她崇尚自然的美學觀和嫻靜溫柔的性情,也已經(jīng)表現(xiàn)在這短短的詩行中了。
“陽光穿進石隙里,和極小的刺果說:借我的力量伸出頭來罷,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樹干兒穿出來了,堅固的盤時,裂成了兩半了!庇幸恍┬≡姡憩F(xiàn)了她面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對于未來所抱的必勝的信念。這溫婉的詩句,固然表現(xiàn)了她“自我為中心的宇宙觀人生觀”,然而,又何嘗不是對革命的新生力量的信任與鼓勵呢。
她的詩,常將自己從生活里獲得的新鮮感受,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自然含蕾,又富有哲理,給人以無盡的回味和思想的啟迪。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tài)下的英國鄉(xiāng)鎮(zhèn)生活和世態(tài)人情。其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xiàn)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沒有滂沱的氣勢,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但就是這種簡單,精致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奧斯汀短暫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英國的鄉(xiāng)間度過的,也許就是周圍樸素,寧靜的氛圍孕育了她淡然的氣質(zhì)。并不能因為沒有豐富的經(jīng)歷,就對她的對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懷疑,讀過《傲慢與偏見》的人一定會為她細膩,敏銳的情感所折服。在寫《傲慢與偏見》時,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難道這不是一種天賦么?她的確很少接觸"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這一切的存在就足夠。
讀《永別了武器》
一個告別了武器的人,不是敵人的俘虜,就是愛的俘虜。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護,實在是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數(shù)據(jù)庫,已經(jīng)不需要進入的密碼,隨時都可以打開全部程序,可以讀出全部的文件。我說的俘虜,就是這個意義上的俘虜。當我把自我放到陽光下的時侯,我明白從此不能有所偽裝,隱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當我意識到抗拒的無奈,有多少時間無可挽回,有多少記憶漸漸從內(nèi)心淡出。說到底,俘虜就是一個不能抵擋傷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夠的勇氣放棄希望,必須承受生存的全部壓力。本來,在屬于個人的空間,可以沉浸于獨自的幻想,可以從塵埃里開出虛擬的花朵。而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是連欺騙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斷地凈化內(nèi)心世界。
《哈姆雷特》讀后感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jīng)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jié)上與歷史的傳說并沒有多大的區(qū)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劇中人霍拉旭所說:" 你們可以聽到奸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為,冥冥中的判決,意外的屠戮,借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 曲折迭宕的情節(jié),緊緊圍繞著復仇而展開。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nèi),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臺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為,并要他為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fā)出了復仇之劍。
《基督山伯爵》讀后感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仇記》后最大的感受。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yǎng)精蓄銳的,并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jīng)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jīng)的親人,曾經(jīng)的恩人和曾經(jīng)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后,他并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里所見的那樣,于恩人抱拳云“赴湯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jīng)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著,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后不免有點心驚。
《釋夢》讀后感
弗洛伊德(1856--l939)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著作橫跨半個世紀,對文學,哲學,神學,倫理學,美學,政治科學,社會學和大眾心理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如果以影響的范圍作為衡量偉大的標準,那么弗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fā)動了人類思想史上又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他指出人類的無意識是無法被意識所控制,人類的潛意識中蘊含了巨大的心理內(nèi)容,他以最理性的聲音訴說了人類的無理性!夺寜簟肥歉ヂ逡恋轮е缘膶W術著作。通過對夢的研究極大地拓展了人類對自身的探究的幅度,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紅與黑》讀后感
作家筆下展現(xiàn)的,首先是整個法蘭西社會的一個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維里埃爾城的政治格局。貴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長是復辟王朝在這里的最高代表,把維護復辟政權,防止資產(chǎn)階級自由黨人在政治上得勢視為天職。貧民收容所所長瓦爾諾原是小市民,由于投靠天主教會的秘密組織圣會而獲得現(xiàn)在的肥差,從而把自己同復辟政權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瑪斯隆是教會派來的間諜,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監(jiān)視之下,在這王座與祭壇互相支撐的時代,是個炙手可熱的人。這三個人構成的"三頭政治",反映了復辟勢力在維里埃爾城獨攬大權的局面。而他們的對立面,是為數(shù)甚重,擁有巨大經(jīng)濟實力的咄咄逼人的資產(chǎn)階級自由黨人。司湯達一方面向人們描述了保王黨人的橫行霸道,一方面又讓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握有經(jīng)濟實力的資產(chǎn)階級,在政治上也定將是最后的勝者!都t與黑》成書于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湯達竟像是洞悉了歷史運動的這一必然趨向。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
書中有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tài)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jīng)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jīng)消失的殘酷現(xiàn)實。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唧唧終于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并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郁郁寡歡……
"奶酪"自然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nèi)心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后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并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于"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么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臟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時,《誰動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污跡,讓困惑者真正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所在。
讀《雷雨》
雷雨從開始似乎就注定了這個是一個悲劇。然而悲劇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樸園。
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這個風流少爺雖被她的青春美麗與溫柔打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他為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著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復雜的關系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這樣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讓人心痛?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幾乎是久演不衰,在類似故事下的犧牲者不在少數(shù),我想,這并不是簡單的故事而已,社會的真實情況應該是故事的原型。這與當時人民的道德準則、思想觀念密不可分。在現(xiàn)今社會,人思想的改變,女人變得堅強、勇敢,絕不會無聲無息受命運的壓制,必會反抗。除了科技發(fā)達以外,人文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大標志。人們常常在知道過去的不幸后,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美好的時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謝新時代,新中國給予我們的幸福生活,而更應感激麗時代給我們的覺悟。沒有過去的凄慘,哪來現(xiàn)在的幸福甜美?
樂觀地過一生——《寫在人生邊上》讀后感
錢鐘書寫的文章, 給人的感覺總是很風趣、很幽默, 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說這個書名吧,,初看上去還真有些讓人(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m.7334dd.com)摸不著頭腦,這題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錢鐘書先生寫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有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于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這本大書我們又能讀懂多少呢?能在它邊上寫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錯了。
我們學生們是還不夠資格在人生的邊上作批注的——至少我還沒有這資格,因此只能在錢鐘書先生這本《寫在人生邊上》的大作中選上這么一小段,叫做《論快樂》的議論的邊上,寫上一小段隨感,也算是“隨手在書邊的空白上注幾個字”吧。
畢竟是個孩子,我從不覺得人生太長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錢鐘書先生的觀點來看,我目前所經(jīng)歷的生活既不是特別快樂,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不過,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種事實,但決不可以是一種觀點。而且平平淡淡的過一生其實也是不快樂的,因為平平淡淡就是“沉悶”,就是“長時間”,就是“痛苦”。不過,“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確實是這樣的,雖然錢鐘書先生的一串論證,已證明人生不可能是永遠快樂,甚至說“永遠快樂”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xiàn),并且荒謬得不能成立”。但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是屬于物質(zhì)范疇的,而意識是物質(zhì)能動的反應,當然,不同的人,它的意識所反映出的物質(zhì)世界是不同的,因此有人是樂觀看人生,有人是悲觀過一世,而我們理應樂觀地對待人生。
錢鐘書先生將人生是不快樂的與我們應當樂觀的看待人生這對矛盾稱之為“這是人生對于人生觀開的玩笑”,我還沒有這么高的覺悟去理解這句話,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對矛盾是辯證統(tǒng)一的。既然人生注定是不快樂的,那么我們何不苦中作樂呢?至少精神上的快樂可以抵消一些物質(zhì)上的痛苦,況且“快樂是由精神決定的”。這樣一來,我們至少會感覺到什么是快樂。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長的,但也正是因為它是漫長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快樂,去感受快樂——即使快樂是轉瞬即逝的,矛盾的雙方是辯證統(tǒng)一的。樂觀的過一生,人便會變得闊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美好;悲觀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會變得愈加冗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會被無限的放大。
因此,雖然人生注定是不快樂的,我們?nèi)阅軜酚^地過一生。
《茶館》讀后感
茶館,彼此嘮家常,談山海經(jīng)的地方。誰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友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個人便是老舍——一位語言大師,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生命的光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戶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后,生活更為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為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著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lián)系。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干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xiàn)劇情,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jù)時期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與其說是時間變遷不如說是歷史變遷。人物表現(xiàn)年代,而年代又作為人物表現(xiàn)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巨作。其二,盡管茶館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幾位人物始終貫穿全劇,起著核心作用。一、王利發(fā)(茶館掌柜)二、松二爺(膽兒小,人卻不懷)三、常四爺(正義之士、十分愛國、體格健康)松二爺、常四爺兩位茶客與王掌柜交情還不錯而在這所謂“熱鬧”的茶觀眾,要找出幾個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還真不容易。聽聽!說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雖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過這有點人情味兒和有“良心”的三人談話使人更深刻的體會到世態(tài)炎涼。“l(fā)人深思。其三,子承父業(yè)。這是幾句瘡痍有待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地時代向前走,衣著也跟著前衛(wèi)起來,客人的思想呢?!簡直是幻包裝不換內(nèi)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鐵嘴養(yǎng)一兒子,現(xiàn)竟“升級”為大師。劉麻子那說媒拉線行當竟讓他兒子“發(fā)揚光大”變?yōu)椤盎ɑ?lián)合公司”(專給洋人、官員提供女招待與吉普女郎)。而吳祥子這老式特務到了兒子這輩兒竟改個名兒叫世襲特務。人哪!為何總在這方面“遵規(guī)守矩”呢?
老舍,無論您想傳達于后人什么,至少《茶館》讓我們受益匪淺。我不能評說它的優(yōu)劣,在如此劇你面前,我只有說聲:“謝謝!謝謝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寶貴的財富!
淺談《紅與黑》
小說《紅與黑》出版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了,為什么在這風云變幻的200年中小說仍可以經(jīng)久不衰?原因在于小說不僅十分成功地塑造了于連·索黑爾這個極富時代色彩,又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而且通過主人公的經(jīng)歷,展示了法國復辟王朝時期廣闊的時代畫卷,觸及到當時許多尖銳的社會問題。小說主人公于連的經(jīng)歷和遭遇反應了當時廣大小資產(chǎn)階級青年的普遍命運。于連生性聰穎、高傲、熱情、堅毅,但又自私、多疑。在僧侶貴族當政、門閥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因出生平民而備受歧視。這種受壓迫的地位使他滋長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啟蒙思想和拿破侖的影響,培養(yǎng)了他的反搞性格。他立志要像拿破侖那樣靠個人才智建立功勛,飛黃騰達。但是在復辟時期,拿破侖式的晉身之道已被貴族階層堵死了。
就在這樣的巖石底下,一株小樹彎彎曲曲地生長。于連為了博取大家用賞識,明知毫無價值,卻還把拉丁文的《新約全書》背得滾瓜爛熟。他那驚人的背誦能力讓他跨進了維立葉爾市長家,當起家庭教師來。在那段時期,他與德。瑞那夫人發(fā)生了曖昧關系,大部分是為了反抗和報復貴族階級對他的凌辱。但是,紙醉金迷、利欲熏心的上流社會也腐蝕了于連的靈魂,助長了他向上爬的欲望和野心。
于連進入陰森恐怖的神學院后,親眼目睹了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丑惡內(nèi)幕,于是他便耍起了兩面派手法,這種表里不一的行為居然得到院長的青睞和寵幸。神學院的生活進一步扭曲了于連的性格,強化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和虛偽的作風。于連給木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后雖然還不時流露出平民階級的思想意識,但在受到侯爵重用,征服瑪特爾小姐后,于連的“平民階級叛逆心”已消失。他成了復辟王朝的忠實走卒。正當于連一步步走向他所向往的“光明”時,因槍擊德·瑞那夫人而徹底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紅與黑》并沒有從概念出發(fā),將主人公于連圖解成一個追求功利的符號。相反,作者卻給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過人對欲念的執(zhí)著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xiàn)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讀后感
我讀完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知道了《三國演義》是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群雄爭霸,成敗有道;《西游記》是說西天取經(jīng),斬妖除魔,懲惡揚善,修成正果;《水滸傳》是說被逼無奈,揭竿而起,劫富濟貧,落草為寇;《紅樓夢》是說才子佳人,情癡情種,情投意合,悲劇收場。但這些是主要內(nèi)容,本本小說都不同,我們要做的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首先,從文字語言上來看。最早的《西游記》,寫于宋朝,那時文人們都寫文言文,《西游記》原文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難看懂的。而元朝寫的《水滸傳》,雖說也是文言文,但已有了很大改觀,蒙古等民族與漢族的融合使語言有了較大的改變,所以,看《水滸傳》的原文就容易多了。元末明初寫的《三國演義》就又更進了一步。清代寫的《紅樓夢》則是一個飛躍。由于清軍入關,滿人統(tǒng)治漢人,文化又一次大融合,所以,《紅樓夢》完全從文言文的圈子里跳了出來,它接近于現(xiàn)在的白話文,我們要看懂原文已相當容易。這是清代文學逐步跳離文言文的一個見證,可見,“五四”以后的新文學運動也不是無端冒出來的,它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由于《紅樓夢》這部小說用詞相當恰當,語句相當優(yōu)美,所以它也成了后來白話文初期效仿的對象,這是對我們現(xiàn)在的語言文字都有很大的影響的一部小說。所以它被稱為四大名著之首,也是當之無愧。
接著,我們還可以從內(nèi)容上來看。《三國演義》寫的是三國時期的事情,那時候封建制度才開始幾百年,人們的觀念相對沒有那么封閉,例如曹操的所作所為,這樣奸詐,封建禮教的仁義是決不會允許的。但是那是封建制剛開始,統(tǒng)治不深,所以曹操還能成功。人們也都積極向上,勵精圖治,望成霸業(yè),看來中國在進步。到了唐代,《西游記》寫的就是那盛唐屹立于世界之東,大唐的僧人沒有哪個國家敢不尊敬。大唐的通關文書更是通行西域。那時,老百姓們對周邊的國家已有所了解,所以在吳承恩筆下才會有一些真實的國家。那時,是封建王朝的極盛,曹操那種人已是不可能成就事業(yè)的了!端疂G傳》講的是宋朝,那時封建制的頂峰已過,許多奸臣鉆著儒家思想的空子,下坑百姓,上欺天子。國家已被他們搞得滿目瘡痍,所以一些綠林好漢揭竿而起。但那時封建思想已根深蒂固,潘金蓮與西門慶是一例,李逵探母是一例,宋江招安又是一例。人們已丟不下忠孝二字,和對女性的約束,那怕造了反仍然不忘。這種觀念直到今天尚有遺存。到了《紅樓夢》,是寫明代的內(nèi)容,還是封建專制,父母包辦婚姻,使有情人不成眷屬。但清代的作者曹雪芹已大膽的多,小說的中心敢公然反對封建禮教,這也表明,明清時封建制已走上了下坡路,尤其是清代,在列強的重壓下,急轉直下。四部書,反映出了中國的興衰,也反映出人們的觀念從開放到封閉再到開放的過程。
因為四部名著早已有許多大師評論過,觀點更是千家百說,我若妄加評說只能是班門弄斧。所以我只能淺談一點自己的拙見,試看中國的社會與文化之發(fā)展,為的是拋磚引玉。望大家斧正。
讀《簡·愛》有感在我的心目中,《簡·愛》是一部完美而偉大的著作,因為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惡美丑,學會了怎樣做人,而書中的主人公簡·愛就是我學習的榜樣,她的聰明、善良、堅強、有主見,是最令人敬佩的。簡·愛的一生悲歡離合。她遭遇了許多挫折和坎坷,可以說是不幸的,但是她卻從不向命運低頭,任何困難在她面前都會感到恐懼。
簡·愛從小被她的舅媽收養(yǎng),受盡了她的虐待。而且她舅舅的兒子約翰里德還是一個又胖又大、蠻橫無理、豬狗不如的禽獸。他經(jīng)常無緣無故地打罵簡·愛,但她的舅媽不但不去制止,反而支持她野蠻的兒子。然而,簡·愛是一個頑強的、決不向惡勢力低頭的人。她再也忍受不了了,她對約翰的恨壓倒了對他的畏懼,不顧一切地跟他對打起來。當然,結果可想而知,簡·愛受到了她舅媽的懲罰。但她的這次舉動足以令約翰膽顫心驚。
簡·愛說過這樣的一段話,給我的印象很深,也很能體現(xiàn)她的性格。她說:“如果大家老是對殘酷,不公道的人百依百順,那么那些壞家伙就更要任性胡來了,他們會什么也不懼怕,這樣也就永遠也不會改好,反而越來越壞,當我們無緣無故挨了打,我們一定要狠狠地回擊!蔽液苜澇珊喌倪@種說法,因為自尊、自重是做人的最起碼的要求。
但是海倫·彭斯,她的觀點與簡是截然不同的。海倫主張凡事能忍就忍,這樣自己快樂,別人也會對你好一些。我覺得海倫的這些話在我們看來是很讓人不可理解的。但是她的寬容、忍讓以及她那博大的胸懷,是令人欽佩的。我們無需去評價她的話,至少我們應從中悟出些什么。我很喜歡海倫的一句話:“我覺得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費在懷恨和記仇上!敝灰覀兠咳硕寄苡涀∷喽嗳ダ斫鈩e人,體諒別人,關心別人,多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樂觀地對待生活,我們的生活中一定會充滿陽光。
我認為羅切斯特先生,正是她生活中的陽光。他們兩人的交往是愉快的;他們兩人的對話又是耐人尋味的。因為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都在那簡短的對話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羅切斯特先生是一個正直、善惡分明而又帶有幽默感的人。他們兩人真心相愛了。然而在他們的婚禮上,梅森先生揭露了羅切斯特先生是個有妻之夫的秘密后,簡徹底失望了,她懷著萬分悲痛的心情離開了他。然而他們最終又走到了一起。
時間會消除報復的渴望,平息憤恨和憎惡的沖動。簡·愛曾經(jīng)是帶著滿腔怨恨離開她舅媽的,但當她聽說里德太太生命垂危,又很想見她一面的時候,簡忘卻了她的一切不好,毫不猶豫地回到了她曾經(jīng)厭惡的地方。當她見到里德太太時,簡所剩的都是對她的憐憫之情。但是里德太太告訴了她一件很重要的事:在三年前,簡的叔叔給她寫了一封信,想讓她繼承他的遺產(chǎn),因為他無兒無女,所以想收簡為養(yǎng)女,但是因為里德太太當時對她厭惡至極,也不想讓她走遠,過上富日子。所以她給簡的叔叔回了一封信,說簡在洛伍德生傷寒病死了。就這樣,簡·愛失去了一個轉變自己命運的好機會。里德太太的這種行為是很令人氣憤的,然而簡卻沒有計較這件事,還不住地安慰里德太太,讓她把這些事都統(tǒng)統(tǒng)忘掉,而且簡很希望能與她和解,但直到死她也沒能改變她對簡的態(tài)度,這使簡無奈而又痛苦。
然而通過這件事,簡·愛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起來了。簡·愛的身上到處都有閃光點。她善良而又寬容,那種視金錢如糞土的精神,更是當今社會的人所應該學習的。
《簡·愛》這本書能夠照出我們身上的不足,讓我們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把曾經(jīng)失去的東西找回來。讓我們有信心、有勇氣去面對困難,并且戰(zhàn)勝困難,為我們的人生添上絢麗的一筆。
《傅雷家書》讀后感(一)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人的生命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yè)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xù)自己的生命,也延續(xù)與發(fā)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圣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shù)男爬铮@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么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zhàn)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shù)某砷L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shù)萬里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yōu)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二)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tài)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可以說影響了傅聰?shù)囊簧,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永垂不朽的經(jīng)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shù)囊魳肥聵I(yè)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yè)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jīng)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發(fā)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傅聰?shù)哪赣H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于傅聰?shù)囊魳肥聵I(yè)也非常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明白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我太感謝這本書了,真正的父母的愛之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三)《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xiàn)。輯印在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shù)男爬镞@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在藝術修養(yǎng)方面,在演奏姿態(tài)方面!必灤┤考視那橐猓且獌鹤又绹业臉s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奔視懈改傅恼佌伣陶d,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shù)募視o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yǎng)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tài)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zhì)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xiàn)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
父愛——讀《傅雷家書》有感
“十月七日
……
……可知一個成了名的藝術家,處處要當心,無意中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呢!我現(xiàn)在順便告訴你,就是要你以后做人,好好提高警惕,待人千萬和氣,也不要亂批評人家,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幾句話要牢牢記住。因為不了解你的人,常常會誤會你驕傲自大,無緣無故的招來了敵人!
載自《傅雷家書》里的“1957年”。
從這段話里,讀出了一絲絲父愛。那是略帶擔憂的語氣,也附有嚴厲。
從中我好像看到了父母的影子。
爸爸常常是用這樣的語氣和我說起學業(yè)的事。
諸如“要好好學習啊,將來社會上,靠的是實力,而不是門面上的!
“現(xiàn)在,外面有很多競爭對手的,你要懂得如何去應付!
“將來,未必有父母在后面作鋪墊的!钡。
這些話,以前在我的耳里,只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嘮叨話,總覺得那一天太遙遠了,這種事,不需要我去擔心。
現(xiàn)在,也許是從第三者的角度去聽這些文字,竟從中聽到了無數(shù)的父愛和憂心。
慚愧!
心里悠然冒出了這樣的想法,一直以來的關心,我卻當作是一種麻煩,當一切都好像體會到了的時候,很討厭。就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壓迫感壓著自己,很討厭,就像無法呼吸似的。
懲罰吧!
感覺到種種的情感冒了出來,討厭、后悔、厭惡……只知道書中的文字因為顫抖而搖晃不定,大力呼吸著空氣中快要消失的氧氣,像一個無法從吸毒中抽離的吸毒犯似的貪婪的想滿足自己的需要。
當冷靜下來的時候,臉上已經(jīng)布滿了不明出處的水分,那水分模糊了視線,奪出眼眶,正緊貼著臉龐一直往下流淌。
本來只是很簡單、很普通的一段吩咐,那是父母在兒女出游時通常都會說的一段話,但卻勾起了我無數(shù)的愧責。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