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關水滸傳的讀后感
一、《水滸傳》人物綽號的研究現(xiàn)狀
(一)《水滸傳》的研究從古至今,從國內輻射到世界
《水滸傳》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是各代文人關注的焦點,研究《水滸傳》更是成為了一門學問,有關水滸傳的讀后感。無論是明朝的李贄,還是清代的金人瑞(圣嘆),都熱衷于鉆研《水滸傳》中的內容。到了現(xiàn)當代,全國各地都紛紛掀起研究《水滸傳》的熱潮,不但在全國范圍內成立了《水滸傳》研究學會,《水滸傳》的影響還輻射到了(本站 推薦m.7334dd.comdash;—{水滸傳}作者對我說》一書中專門用一個章節(jié)來介紹了《水滸傳》的人物綽號,書中還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由作者與假設的施耐庵展開對話和探討,這形式是比較新穎的。上述提到的幾本書,都是作者通過多方對比印證,再結合自己的見解編纂而成的。
二、人物綽號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原因與歷史背景
(一)人物綽號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中國古代給人物起綽號最早見于秦漢時2。因為它頗為傳神、形象,能為各階層人士所廣泛接受,作為尊姓大名的補充與張揚,于是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民間文學的殿堂。而距史料書籍的介紹,北宋末年與南宋之間,人有綽號是很普遍的,特別是江湖中的綠林好漢,又或是“盜寇之人”,又或是各類“勤王軍”、忠義人士、土豪、受招安的起義軍首領,都有各自不同的的綽號,讀后感《有關水滸傳的讀后感》。這些綽號的產(chǎn)生,更多的是為了加深人們對他的印象,在江湖中增強他的影響力,更好地在江湖上宣傳自己,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又或是為自己樹威,震懾手下或異己。小說中的綽號則是一定時期社會的集中反映,它特意把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一些現(xiàn)象與背景、人文捏合在一起集中表現(xiàn)出來。
(二)《水滸傳》人物綽號產(chǎn)生的歷史、社會背景
《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就是宋元時期民間社會文化的積淀,它以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折射民族的審美心理和審美情趣3,它也是人物性格、行為、身份、職業(yè)的高度提煉。
《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能有助于我們了解當時社會的一些歷史背景。其中不少的綽號都烙上了書中所描繪當時的那個社會文化的烙印。
《水滸傳》所描繪的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間發(fā)生在山東一帶的梁山泊好漢聚義的故事。書中正面歌頌了農民起義,是一部市民意識很強的書,書中的人物五花八門,三教九流無所不有,有的是帝子神孫(如小旋風柴進),富豪財主(如玉麒麟盧俊義、撲天雕李應),大將官吏(如及時雨宋江、雙鞭呼延灼、小李廣花榮、大刀關勝),并三教九流,乃至獵戶(如雙頭蛇解珍、雙尾蝎解寶),漁人(如混江龍李俊、船火兒張橫),屠兒劊子(如鐵臂膀蔡福、一枝花蔡慶)。造成這些不同階層的人起義的原因主要是當時北宋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端疂G傳》中的人物綽號,很多都帶有那個時代的氣息。下面舉一些例子來說明。
如宋江,他在《水滸傳》被提及到的綽號共有四個:“及時雨”、“呼保義”、“黑宋江”(因其面黑身矮,見《水滸傳》229頁)4、“孝義黑三郎”(見《水滸傳》229頁)5。其中“呼保義”這個綽號最能說明當時的社會。“呼保義”這個綽號是108位好漢聚義時李逵從陷洞中抬上來的一塊石碑上宋江的綽號。“保義”是宋代一個小官的官銜,“按《宋史》記載,有成忠郎、保義郎的官銜,是御前的小武職。專職負責在皇帝面前掌管辭謝、朝見、傳宣等事務,屬正八品或從八品6。宋江因為覺得自己有做保義郎的能力,而且宋代人好稱自己或別人為保義郎,以此為榮;再者,宋代皇帝喜歡把“保義郎”這一官銜賞給忠義軍首領。”6。聯(lián)系到宋江上山以后的一貫主張都是盼朝廷招安,為國效力,搏個“封妻蔭子”。宋江用“呼保義”來作為綽號也是有原因的。
又例如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轟天雷凌振、沒羽箭張清四人的綽號。著名專家王利器認為:“‘旋風’是當時金國的一種炮名,威力強大,宋金交兵,金兵多用此炮攻城。”7盛巽昌則認為,“旋風應是平地而起的龍卷風”8。我比較認同盛巽昌的觀點。因為李逵殺性大,人見人怕,再加上“黑”形容他的身體膚色,構成了生動的黑旋風李逵的形象。而至于小旋風柴進,應是黑旋風的借用。因為施耐庵也很喜歡從資料中借用綽號。另外,我想,柴進在《水滸傳》中是一個廣交朋友,“專一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見《水滸傳》122頁)的豪杰,林沖也說:“聞大人貴名傳播海宇,誰人不敬。”(見《水滸傳》124頁)9。柴進既然當時是江湖上如此有名的人物,以席卷大地的龍卷風配之,也是合理的。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另外“轟天雷”也是當時一種用拋物器發(fā)射的原始火器10;沒羽箭則是宋代湖北、京西造的一種武器,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比較常見11。
此外,《水滸傳》中還有一些人物綽號能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封建迷信的文化色彩。如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這三個綽號中的事物都是當時市民比較害怕,避之則吉的兇神,以“立地太歲”、“短命二郎”、“活閻羅”為綽號,既表現(xiàn)了阮氏三雄的兇悍,也以當時市民比較害怕的兇神形容他們,襯托出阮氏三雄是充滿叛逆、凜然不可侵的人物形象。
由此可見,《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能有助于我們了解當時社會的一些歷史背景。其中不少的綽號都烙上了書中所描繪當時的那個社會文化的烙印。
第二篇:水滸傳的讀后感
都道梁山好漢是活得走投無路方上了梁山做了土匪,殊不知還有那么些人,乃是被騙上梁山的,在我看來,也夠無奈。
就說秦明,人稱“霹靂火”,使一狼牙烽火棒,在梁山泊坐了第七把交椅?梢獑査窃趺瓷系牧荷,說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話說當年小李廣花榮不小心惹惱了政府部門的同志,于是黃信出馬鎮(zhèn)壓了,不料黃信竟無功而返,領導同志們遂大驚失色,急忙去搬救兵,要問那救兵是誰?正是秦明秦統(tǒng)制。那秦明與花榮斗了數(shù)個回合,讓花榮給走了,又在清風山上被耍得亂了陣腳,最后被擒。
秦明被擒后見得宋江,知他宋江是個明理的義士,方休戰(zhàn),雙方和睦。不曾想,秦明回城后,卻給當成反賊,被殺了妻子。原來是有人假冒了秦明,帶兵去攻城。秦明怒氣沖天,忽又遇得宋江、花榮幾個,便隨他們上了梁山?吹竭@里,你要說,這雙方不是很和諧嗎?錯了,錯了。你可知冒充秦明去打城子,害得秦明被當成反賊的是誰?正是梁山好漢幾個派人去干的。后來秦明也知曉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宋江應允將花榮之妹許配給秦明,方平息了秦明怒火。
如此還有徐寧等等,不再一一列舉。
都道是逼上梁山,我看著,怎就像被騙上梁山的呢?
老爸說,那梁山頭領們是利用朝廷的歹毒來拉人的,說到底還是官逼的,你看,他們把秦明的妻兒都殺了。
是這樣沒錯,可梁山泊最后還不是被朝廷招安?而那被騙上梁山的,豈不是太憋屈了?這梁山頭領確實個個是好漢,豪爽、仗義,可在我看來,這事兒他們是做得不厚道了點。北宋官場黑暗,人家好不容易能安定地生活下來,有的還謀了個一官半職的,就這樣玩完了?gameover了?要是只這樣,那還好,可你們整得人家家破人亡,然后跟著你打拼,最后居然還接受招安,讓人回到原點?我說要讓人上梁山也行,可別接受招安呀,這政府腐敗,欺壓百姓,你們竟然還站政府那邊?
但若讓那些被“騙”上山好漢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后從來一遍,也不知他們會如何選擇。也許有些人會愿意過那安定閑散的生活,可曾經(jīng)能擁有梁山事業(yè),和宋江晁蓋等人結交兄弟,這機會也不多。
只是,家破人亡,代價未免太重太重。若是我,被殺了父母兄弟等,那定是肝腸寸斷的。這樣的事,若不生在其中,也難以體會到其中的苦味。具體什么心情,也只有那些好漢們自己知道了。
只是,換作我,在那樣混亂的時代,能夠安安靜靜的守著自己的一方水土,也便罷了。
可回頭想想,那些好漢亦是梁山大業(yè)的幾根難以缺少的柱子,少了他們,梁山的事業(yè),會艱難很多,只是,結局卻……
興許無了梁山泊一事,那好漢們仍能過著自己的好日子,安然從容地了卻終生吧。當然,這也已是那混亂時代最后的安寧了,若不要這樣的安寧,那就轟轟烈烈鬧一場吧。
可惜,連鬧一場也鬧得不英雄。
水滸傳的讀后感
楊志盤纏用盡,只得將寶刀賣去,賺些錢投奔他鄉(xiāng)謀生。誰知賣刀時,當?shù)貪娖づ6侔懔枞,楊志忍無可忍便殺死牛二,再去報官。最后被判充軍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過于楊志賣刀時的情景。先是問誰買刀,牛二來后,讓他試刀,牛二百般阻撓和凌辱,最后被殺。這告訴了我們當時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樣的。而牛二被殺不僅為書中的老百姓們出氣,而且另讀者看完也出了口氣,這也許就是作者抓住了讀者的心理來寫的吧。
水滸傳的讀后感
文/李旭暉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懿俚脑幵p,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我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shù)!】墒窃诠适轮幸灿“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國獻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zhàn)。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于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jīng)煊赫一時;蜀,曾經(jīng)功成不居;吳,曾經(jīng)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tǒng)、姜維、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jù)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經(jīng)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于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tǒng)水兵。不過他太過于嫉妒,死正中年時。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只要有毅力,做好成功過程中的每一件事,相信成功一定會離不遠的。
第三篇:水滸傳讀后感5
剛接到這個題目的時候著實吃了一驚,我看《水滸傳》已經(jīng)是3年前的事了,劇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本來就沒認真看.迫不得已,只得從網(wǎng)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讀,竟發(fā)現(xiàn):其實水滸傳真的是不錯.
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里白條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群,還有入云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 有人說《水滸傳》里10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為了湊傳說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認這點,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寫多少,那么不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意義,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
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大破連環(huán)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的眾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卻用自己優(yōu)秀的文筆將如此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卻絲毫沒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使讀者不由得繼續(xù)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嘆服.
第三點我要說的是《水滸傳》對于歷史的記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這樣一個類似于科幻神話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編,哪有什么真的歷史.的確《水滸傳》是神話故事,可他對當時民不聊生,奸臣當?shù)?外敵入侵,軍隊戰(zhàn)斗力下降的社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剖析.你們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適,那么怎么會有100多好漢奮勇起義 如果忠臣當?shù)?那么為什么高逑會當宰相 如果國家太平,那么金朝來干嗎 如果軍隊豐足,那么何必招安呢 在我看來,水滸傳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說,更是一本反映當時社會的歷史書.
我說了這么多,其實沒什么用,只不過把《水滸傳》好的地方舉了出來而已,我還依舊喜歡《三國演義》.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好書是不一樣的,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有意義的好書.
第四篇:水滸傳讀后感
水滸傳讀后感
《水滸傳》是中國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成篇小說!端疂G傳》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就必定有他發(fā)光出彩之處。之前雖然囫圇吞棗的看過一點點,但完全不知其所云。這個假期我再次隨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體會了一番他們的“忠孝義”。
《水滸傳》里的人物都刻畫得十分傳神,性格鮮明。例如:“花和尚”魯智深,他得知鄭屠欺負金翠蓮父女,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幫助他們逃跑,故意激怒鄭屠,三兩拳就打死了惡霸鄭屠。這一系列的作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個粗中有細,性格暴躁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漢子。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jīng)常為小事與他人發(fā)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
《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曲折有趣,事態(tài)的變化常常讓人意想不到。認真品讀《水滸傳》,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漢的“忠孝義”。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對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沒想到母親卻被老虎給吃了,李逵怒殺四虎。還有當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蓮毒害的,為了替哥哥報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蓮的狗頭,掏出其五臟六腑;殺了西門慶;獲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們有對國家社會忠心。李逵幾次想起兵造反,都被宋江阻止了。寧可朝廷負他,他忠心不負朝廷。這是“忠”還有林沖的妻子被高俅的兒子欺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為了朋友兄弟,赴湯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梁山好漢個個義膽包天。
《水滸傳》讓人過目不忘的就是英雄們的“忠孝義”,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邁的氣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學名著。
第五篇:《水滸傳》 讀后感
讀了《水滸傳》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先說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綱,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的發(fā)端。這一段好漢壯舉,轟動了水滸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蓋一伙,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后的真實動機又是什么?是為了劫富濟貧?還是說為了準備"農民革命"?顯然都不是。黃泥岡上,這一伙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后大概經(jīng)過坐地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晁家莊園,三阮則"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隨后并沒聽說他們有濟貧的打算,也沒見他們準備扯旗造反(或曰起義),如果不是東窗事發(fā),保不準他們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這樁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義之財,但其實質,說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動。
再看鴛鴦樓上那幕血案,武松連刃十數(shù)人后,一片血泊之中,從容地將桌上銀酒器踏扁,揣入懷里帶走;而即使粗心鹵莽至極的角色如李逵,沂嶺之上殺了假李逵后,也沒忘進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銀兩并幾件釵環(huán)",都拿了──李逵雖極端厭煩女色,但也知這些沾滿了脂粉氣的釵環(huán)可以換錢換酒,照拿不誤。而后,還去李鬼身邊,搜回了那錠被騙去的小銀子,在這種事兒上,黑旋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