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characteristics list:
harry potterprotagonist, the second grade of hogm.7334dd.com)他成了另一個人,自由,快樂,開心,有關愛自己的校長和老師,有好同學、好朋友,有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魔法活動———書中的“魔法”實際上是指能滿足兒童幻想、想象與釋放欲望的各種游戲,如飛行、在半空打魁地奇球、力大無比、變化等。更重要的是,哈利作為一個人、一個兒童應有的權利得到了充分尊重,在麻瓜世界被無理剝奪的生存權、安全權、參與權、知情權、受教育權,尤其是兒童的發(fā)展權,都一一賦予了他,在麻瓜世界被視為“不祥”的東西,在魔法學校都被顛倒了過來,成了哈利的光榮和驕傲:他是在父母被巫師界中的邪惡力量殺害后成為孤兒的,這一非凡經(jīng)歷與出眾的小巫師本領,使他成長為能與世間第一惡魔伏地魔單獨較量的少年英雄。一個從碗櫥的灰暗命運逃身的弱者,以他的冒險歷程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契合兒童的思維特征
瑞士心理學家、發(fā)生認識論創(chuàng)始人皮亞杰認為,兒童思維是一種不同于現(xiàn)代成人思維模式而與原始思維同構對應的特殊思維,即“兒童—原始思維”。它導致兒童產(chǎn)生諸如泛靈論(萬物有靈)、人造論(萬物皆備于我)、前因果關系、任意結合的邏輯思維等觀念,使思維具有形象性、同一性與生命性的特征,不受人類社會文明規(guī)范的束縛與制約,年齡越小這種特征表現(xiàn)得越明顯。這就是為什么兒童特別喜歡童話、神話故事的原因,也是兒童為什么對充滿魔幻、神怪等藝術因素的《哈利·波特》如癡如狂的根本原因。
《哈利·波特》是一部西方最古老的童話題材,即有關巫師與巫術的故事。j·k·羅琳巧妙地把它移植到現(xiàn)代社會,在20世紀90年代的英國校園生活場景中展開巫術故事,在充滿懸念的進程中展開主人公的命運搏擊與精神成長。全書從頭至尾充滿了天馬行空、奇妙無比的豐富想象,營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第二世界”:倫敦“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對角巷的破釜酒吧,魔法學校里有會說話的院帽,三個頭的大狗,帶翅膀的鑰匙,會飛的本子,照片里的人會自己眨眼,伏地魔的一絲陰魂隱藏在日記本里,曼德拉草是一些小娃娃,能使人起死回生的藥水,復方湯劑能把你變成另一個人,還有巨龍、金蛋、魔眼、冥想盆、咒語、魔杖等等,而最使兒童著迷的是哈利跨下那把飛天掃帚,與在半空比試的魁地奇球賽。
荒誕、變形、夸張、幽默、搞笑、魔幻、時空錯位、任意組合、非物性、非邏輯性等童話文學的藝術要素,在《哈利·波特》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而所有這一切,都恰到好處地順應和滿足了兒童思維的特征。我曾問過一位家長,為什么她的孩子那么喜歡看《哈利·波特》?這位家長的回答雖然只有一句話但十分到位:“小孩子在現(xiàn)實中想干干不了的事,在《哈利·波特》的幻想世界中都能實現(xiàn)!
歡迎閱讀其他精彩內容:《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
如果哈利不波特
哈利波特讀后感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