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明朝,我就會想到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wèi)和臭名昭著的黨派之爭。明朝雖然也有鄭和下西洋這樣令人驕傲的壯舉,但正是從明朝開始,中央集權(quán)制度逐漸被推向頂峰,同時倭寇等原因而實行的海禁政策,使中國社會的逐步發(fā)展滯后,落后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
既然是萬歷十五年,自然離不了主角萬歷皇帝。在明朝歷史上,“萬歷”總是與一個名字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那就是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他的新政改革給趨近腐朽的明王朝帶來了一縷春風,他對于近乎凝固的制度所采取的雷厲風行的銳意改革,確確實實簡化了行政機構(gòu),增加了國家財政稅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張居正到頭來依舊跳不出封建制度的束縛,在他死后,改革也失敗了。
至于我們那位歷史上少有的“消極怠工”的萬歷皇帝,其實是很令人同情。剛開始時,他其實是個勤奮好學(xué)積極向奮進的小皇帝、好少年。他小時整日地聽張居正講為君的大道理,好不容易能自己掌權(quán),但立皇后、立儲等事與滿朝文武鬧翻了臉,年輕人的銳氣被一幫老頭折騰得沒剩下多少,到頭來落得個萬念俱灰、身不由己。本是雄才大略的萬歷,硬是被僵化的體制和繁瑣的禮儀折磨得苦不堪言,名義上是天子,實際受制于朝臣。因為倫理之道,他不能立心愛之人的孩子為太子,能被他掌控的是少之又少,逐漸地,他變得消極,再也不想管了,變得“無為”。然而可笑的是在萬歷皇帝避不上朝的幾十年中,整個朝廷依舊在正常運作著,因此黃仁宇先生恰到好處地評價萬歷為“活著的祖宗”。強大的文官體制,死板的財政制度,武官的地位低下至極,或許也就導(dǎo)致了明的覆滅。
就這段平凡的萬歷十五年,其實已無形中注定了明清及后面中國落后的結(jié)局。中國自明朝起,君主專制開始強化,人們思想開始逐漸麻木,社會變得僵硬,中國變得封閉,開始遠遠落后于世界發(fā)展進程。我們要開放互鑒,勇于創(chuàng)新,讓今天的中國變得更好。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